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AgCl和TiO2基等离子光催化材料电子结构和相关性质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1-16页
Abstract第16-22页
符号说明第22-23页
第一章 绪论第23-29页
   ·引言第23页
   ·金属纳米颗粒的LSPR效应第23-24页
   ·等离子光催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第24-26页
     ·AgCl及AgCl基等离子光催化材料第24-25页
     ·TiO_2及TiO_2基等离子光催化材料第25-26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29页
第二章 本论文用到的理论计算方法介绍第29-41页
   ·第一性原理计算简介第29页
   ·多粒子体系薛定谔方程及其求解第29-33页
     ·多粒子体系薛定谔方程第29-30页
     ·Born-Oppenheimer近似第30页
     ·Hartree-Fock自洽场方法第30-33页
   ·密度泛函理论第33-35页
     ·Thomas-Fermi模型第33页
     ·Hohenberg-Kohn定理第33-34页
     ·Kohn-Sham方程第34-35页
   ·交换关联能泛函第35-37页
     ·局域密度近似(LDA)第35-36页
     ·广义梯度近似(GGA)第36页
     ·轨道定域泛函—LDA/GGA+U第36-37页
     ·杂化泛函第37页
   ·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包第37-38页
   ·基于DDA的LSPR性质模拟第38-40页
     ·DDA计算的物理思想和原理第38-39页
     ·DDA计算的适用条件第39-40页
     ·基于DDA计算的软件包第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第三章 AgCl电子结构及其等离子光催化相关性质的研究第41-87页
   ·AgCl表面稳定性和光催化活性第41-52页
     ·实验和理论研究背景第41-42页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42-43页
     ·结果和讨论第43-50页
       ·表面稳定性第43-47页
       ·光催化性能第47-50页
     ·小结第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Ag团簇在AgCl(100)表面上的稳定吸附构型及其电子结构第52-63页
     ·实验和理论研究背景第52-53页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53-54页
     ·结果和讨论第54-60页
       ·Ag团簇在AgCl(100)表面的吸附构型第54-57页
       ·Ag团簇在AgCl(100)表面的聚合性质第57-58页
       ·吸附有Ag团簇的AgCl(100)表面电子结构第58-60页
     ·小结第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Ag@AgCl中电子空穴对的产生机理第63-76页
     ·实验和理论研究背景第63-64页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64-65页
     ·结果和讨论第65-73页
       ·AgCl表面上各种Ag纳米颗粒的LSPR光吸收和电场增强性质第65-70页
       ·纯净和含有缺陷的AgCl光吸收性质第70-72页
       ·理论结果的实验验证第72-73页
     ·小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等离子光催化材料Ag@AgX(X=Cl,Br,I)的光催化活性第76-87页
     ·实验和理论研究背景第76-77页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77页
     ·结果和讨论第77-84页
       ·能带结构和载流子有效质量第77-82页
       ·电子态密度第82-84页
     ·小结第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第四章 TiO_2电子结构及其等离子光催化相关性质的研究第87-166页
   ·电子耦合N掺杂TiO_2的电子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第87-99页
     ·实验和理论研究背景第87-88页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88页
     ·结果和讨论第88-97页
     ·小结第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F吸附TiO_2(101)和(001)表面的稳定性以及TiO_2体内n型掺杂对它的影响第99-111页
     ·实验和理论研究背景第99-100页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100-101页
     ·结果和讨论第101-108页
     ·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锐钛矿相TiO_2(100),(101)和(001)表面的相对光氧化和光还原活性第111-120页
     ·实验和理论研究背景第111-112页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112-113页
     ·结果和讨论第113-118页
     ·小结第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0页
   ·TiO_2表面结构畸变对光生载流子分离和迁移性质的影响第120-130页
     ·实验和理论研究背景第120-121页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121页
     ·结果和讨论第121-128页
       ·结构畸变对(101)表面载流子性质的影响第121-125页
       ·结构畸变对(001)表面载流子性质的影响第125-128页
     ·小结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30页
   ·等离子光催化材料Au@TiO_2中热电子注入效率的影响因素第130-142页
     ·实验和理论研究背景第130-131页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131-132页
     ·结果和讨论第132-140页
       ·TiO_2中Ov的施主性质第132-133页
       ·Au原子占据TiO_2表面Ov对Au@TiO_2内热电子注入的影响第133-138页
       ·入射光方向对Au@TiO_2内热电子产生和迁移的影响第138-140页
     ·小结第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2页
   ·通过面内应力调控Au/TiO_2(001)界面的Schottky势垒第142-155页
     ·实验和理论研究背景第142-143页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143-145页
     ·结果和讨论第145-152页
       ·应力对Au本征性质的影响第145-146页
       ·应力对TiO_2本征性质的影响第146-148页
       ·应力对界面势匹配的影响第148-151页
       ·应力对界面Schottky势垒的影响第151-152页
       ·对实验设计的启发第152页
     ·小结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5页
   ·非贵金属等离子光催化材料:氢掺杂TiO_2第155-166页
     ·实验和理论研究背景第155-156页
     ·计算方法和模型第156-157页
     ·结果和讨论第157-164页
       ·掺杂浓度和施主能级第157-158页
       ·电子结构第158-162页
       ·含一定浓度自由载流子TiO_2的LSPR性质第162-164页
     ·小结第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6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66-169页
   ·总结第166-168页
   ·展望第168-169页
致谢第169-1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和获奖等情况第171-177页
 1 发表论文目录第171-175页
 2 参加的国内外学术会议第175页
 3 获奖情况第175-176页
 4 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76-177页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英文论文(原文)第177-193页
附件第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氧化物多孔结构的控制合成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下一篇:若干金属卡宾参与的交叉偶联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