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

渭河上游陇西段斜坡灾害易发性评价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6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斜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第10-11页
        1.2.2 黄土-红层不整合面与滑坡第11-12页
        1.2.3 分形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第12-13页
        1.2.4 研究区地质灾害研究概况第13-14页
        1.2.5 存在问题第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第16-26页
    2.1 地质构造第16-18页
    2.2 地层岩性第18-21页
    2.3 地形地貌第21-22页
    2.4 水文第22-23页
    2.5 植被第23-24页
    2.6 人类活动第24页
    2.7 小结第24-26页
第三章 斜坡灾害发育特征第26-36页
    3.1 斜坡灾害类型第27-31页
        3.1.1 滑坡第27-28页
        3.1.2 崩塌第28-30页
        3.1.3 不稳定斜坡第30-31页
    3.2 斜坡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第31-34页
    3.3 斜坡灾害时间分布特征第34-35页
    3.4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斜坡灾害影响因素分析第36-58页
    4.1 地形地貌第36-42页
        4.1.1 坡度第36-37页
        4.1.2 高程第37-39页
        4.1.3 坡向第39-40页
        4.1.4 起伏度第40-42页
    4.2 地质条件第42-44页
        4.2.1 地层岩性第42-43页
        4.2.2 黄土-红层不整合面第43-44页
    4.3 植被第44-46页
    4.4 水系第46-53页
        4.4.1 水系提取第46-48页
        4.4.2 水系特征第48-50页
        4.4.3 斜坡灾害与水系距离间关系第50-52页
        4.4.4 斜坡灾害与河流级别间关系第52-53页
    4.5 人类活动第53-55页
    4.6 讨论第55-56页
    4.7 小结第56-58页
第五章 斜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第58-68页
    5.1 评价模型第58-59页
    5.2 易发性分区第59-65页
        5.2.1 滑坡易发性评价第59-62页
        5.2.2 不稳定斜坡易发性评价第62-64页
        5.2.3 灾害易发性评价第64-65页
    5.3 讨论第65-67页
        5.3.1 黄土-红层不整合面距离对易发性评价的影响第65-66页
        5.3.2 结果分析第66-67页
    5.4 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现代个人主义文学思潮研究
下一篇:中国新时期生态散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