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导论第12-25页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一) 选题背景第12-14页
  (二) 选题意义第14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14-18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8页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8-20页
  (一) 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二) 研究方法第19-20页
 四、相关概念界定第20-23页
  (一) 污染场地第20-22页
  (二) 污染场地管理第22-23页
 五、创新与不足第23-25页
  (一) 主要创新第23-24页
  (二) 存在的不足第24-25页
第一章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法律制度构建的现实基础第25-38页
 一、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现状第25-27页
 二、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相关政策与立法概况第27-32页
  (一)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相关政策第27-29页
  (二)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相关立法第29-32页
 三、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评析第32-38页
  (一)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法律规范不健全第32-34页
  (二) 污染场地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第34-35页
  (三) 污染场地环境标准体系不健全第35-36页
  (四) 污染场地责任主体不明第36页
  (五) 正确的污染场地修复文化没有形成第36-38页
第二章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法律制度构建的理念和原则第38-49页
 一、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法律制度构建的理念第38-42页
  (一) 环境风险管理的界定第38-40页
  (二) 环境风险管理在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法律制度中的运用第40-42页
 二、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法律制度构建的原则第42-49页
  (一) 风险预警原则第43-44页
  (二) 全过程控制原则第44页
  (三) 地区差异性原则第44-45页
  (四) 成本效益分析原则第45-46页
  (五) 各方利益协调原则第46-47页
  (六) 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原则第47-48页
  (七) 二次污染控制原则第48-49页
第三章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第49-63页
 一、调查评估阶段的法律制度第49-53页
  (一) 调查评估阶段法律制度的界定第50-52页
  (二) 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估制度第52-53页
  (三) 污染场地优先治理名录和数据库制度第53页
 二、修复阶段的法律制度第53-59页
  (一) 修复阶段的程序性法律制度第54-57页
  (二) 污染场地环境标准制度第57-59页
  (三)第三方有效监管制度第59页
 三、再开发阶段的法律制度第59-63页
  (一) 再开发阶段的程序性法律制度第60-61页
  (二) 污染场地再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61页
  (三) 污染场地再开发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第61-62页
  (四) 污染场地再开发相关主体市场准入制度第62-63页
第四章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资金筹集制度第63-80页
 一、污染场地修复基金第63-70页
  (一) 美国超级基金的借鉴第63-64页
  (二)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基金的设立第64-65页
  (三)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基金的范围第65-69页
  (四)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基金的运行第69-70页
 二、污染场地环境责任保险赔偿资金第70-74页
  (一) 美国环境责任保险的借鉴第70-71页
  (二) 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发展历程第71-72页
  (三) 污染场地环境责任保险的制度设计第72-74页
 三、污染场地保证金第74-77页
  (一)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概况第74-75页
  (二) 污染场地保证金的内涵第75-76页
  (三) 污染场地保证金的制度设计第76-77页
 四、环境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第77-80页
  (一) 环境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概念第77-78页
  (二) 环境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设立的必要性第78页
  (三) 环境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制度设计第78-80页
第五章 公私合作开展污染场地修复的模式创新与法律保障第80-106页
 一、我国现行污染场地修复融资机制评析第80-82页
 二、PPP模式概况第82-84页
  (一) PPP模式的概念第82-83页
  (二) PPP模式的起源第83-84页
  (三) PPP模式的适用范围第84页
 三、公私合作开展污染场地修复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第84-88页
  (一) 公私合作开展污染场地修复的理论基础第84-86页
  (二) 公私合作开展污染场地修复的现实基础第86-88页
 四、公私合作开展污染场地修复的模式创新第88-97页
  (一) PPP模式的具体类型第88-94页
  (二) 适用于污染场地修复中的PPP模式及其创新第94-97页
 五、公私合作开展污染场地修复的法律保障第97-106页
  (一) 利益分配机制第97-98页
  (二) 风险分担机制第98-99页
  (三) 项目监管机制第99-101页
  (四) 纠纷解决机制第101-102页
  (五) 价格调整机制第102-104页
  (六) 退出机制第104-106页
第六章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责任制度第106-128页
 一、美国《超级基金法》责任制度的借鉴第106-111页
  (一) 《超级基金法》责任制度的经验第106-109页
  (二) 《超级基金法》责任制度的教训第109-111页
 二、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中的责任确定第111-122页
  (一)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责任确定的原则第111-116页
  (二) 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中的责任主体第116-122页
 三、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中的责任追究第122-128页
  (一) 责任追究的原则第122-124页
  (二) 责任承担的形式第124-128页
结论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8页
 一、中文类第130-135页
  (一) 著作第130-132页
  (二) 论文第132-135页
 二、英文类第135-138页
  (一) 著作第135-136页
  (二) 论文第136-138页
致谢第138-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40页
 一、论文第140页
 二、科研项目第14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2O及其修饰ZnO薄膜的合成与性能调控研究
下一篇:异步电机瞬态扰动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