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絮凝除微污染水中正磷酸盐和硝酸盐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3页 |
|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饮用水中氮磷的危害 | 第8页 |
| ·水体富营养化中氮磷的影响 | 第8-9页 |
| ·传统除正磷酸盐除硝酸盐技术 | 第9-12页 |
| ·传统除磷技术 | 第9-11页 |
| ·传统除硝酸盐技术 | 第11-12页 |
| ·电絮凝技术概论 | 第12-21页 |
| ·电絮凝技术原理 | 第12-15页 |
| ·电絮凝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 ·电絮凝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 ·电絮凝技术的特点 | 第19页 |
| ·电絮凝应用的局限性 | 第19-20页 |
| ·电絮凝技术展望 | 第20-21页 |
| ·试验研究内容与方案 | 第21-23页 |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 ·试验水样及其水质情况 | 第23页 |
| ·试验检测方法及试验试剂 | 第23-25页 |
| ·设备一览表 | 第25页 |
| ·电絮凝试验装置及材料 | 第25-27页 |
| 第3章 电絮凝法除正磷酸盐 | 第27-43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7-38页 |
| ·电极材料的选定 | 第27-28页 |
| ·正交试验 | 第28-30页 |
| ·正磷酸盐初始浓度影响 | 第30-33页 |
| ·电流影响 | 第33-34页 |
| ·NaCl 浓度影响 | 第34-36页 |
| ·初始PH 影响 | 第36-37页 |
| ·电极连接方式 | 第37-38页 |
| ·电絮凝与常规混凝除正磷酸盐对比试验 | 第38-42页 |
| ·相同初始pH 不同Al 量对比 | 第38-41页 |
| ·相同Al 量不同初始pH 对比试验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电絮凝除硝酸盐 | 第43-51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 ·正交试验 | 第43-45页 |
| ·NaCl 影响 | 第45-47页 |
| ·电流影响 | 第47-48页 |
| ·pH 值影响 | 第48-49页 |
| ·电解松花江原水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试验能耗分析 | 第51-62页 |
| ·影响电絮凝能耗的因素 | 第51-54页 |
| ·电流效率 | 第51-52页 |
| ·电极极化和钝化 | 第52-54页 |
| ·电絮凝除正磷酸盐各影响因素的能耗计算 | 第54-58页 |
| ·电絮凝技术能耗计算公式 | 第54页 |
| ·除正磷酸盐能耗影响因素正交分析 | 第54-55页 |
| ·电流影响 | 第55页 |
| ·正磷酸盐初始浓度影响 | 第55-56页 |
| ·NaCl 的影响 | 第56-58页 |
| ·电极连接方式影响 | 第58页 |
| ·电絮凝除硝酸盐各影响因素的能耗计算 | 第58-60页 |
| ·除硝酸盐各影响因素正交分析 | 第58-59页 |
| ·NaCl 的影响 | 第59页 |
| ·电流影响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