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第一节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影美学形态与产业发展概述 | 第8-10页 |
| 第二节 新艺城影业公司的初创 | 第10-13页 |
| 第一章 “新艺城”时代的院线制营销模式分析 | 第13-22页 |
| 第一节 香港电影产业模式流变 | 第13-16页 |
| 第二节 院线制营销模式的构成要件 | 第16-19页 |
| 第三节 “新艺城”对院线制营销模式的发展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院线制营销模式下的“新艺城”美学创新 | 第22-38页 |
| 第一节 新营销模式语境下的文本转型 | 第22-30页 |
| 一 巨资制作打造“大片”概念 | 第22-26页 |
| 二 多媒介组合下的文本营销 | 第26-28页 |
| 三 外埠市场的文本转型 | 第28-30页 |
| 第二节 喜剧类型的美学创新 | 第30-38页 |
| 一 模式化的喜剧性叙事 | 第31-34页 |
| 二 人物的喜剧性设定 | 第34-36页 |
| 三 奇观影像中的喜剧呈现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新艺城”院线制营销模式的影响与启示 | 第38-48页 |
| 第一节 “新艺城”模式对内地电影产业发展的助推 | 第38-43页 |
| 一 对制片业的助推:华语“大片”的形成和民营制片公司的崛起 | 第38-41页 |
| 二 对发行业的助推:院线制的改革和发行档期的选择 | 第41-43页 |
| 第二节 “新艺城”模式衰退对内地的启示 | 第43-48页 |
| 一 寡头垄断造成的不公平市场竞争 | 第43-45页 |
| 二 海外资金涌入引发院线膨胀发展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52-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