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2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1-31页 |
·研究背景 | 第21-23页 |
·金融脱媒的全球趋势 | 第21-22页 |
·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的日趋成熟 | 第22-23页 |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理论意义 | 第23页 |
·现实意义 | 第23-24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24-27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论文框架 | 第25-27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29-31页 |
·主要创新 | 第29-30页 |
·不足之处 | 第30-3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第31-55页 |
·理论基础 | 第31-37页 |
·金融中介理论 | 第31-33页 |
·金融创新理论 | 第33-34页 |
·诺斯的制度经济学 | 第34-35页 |
·博弈论 | 第35-36页 |
·金融脆弱性理论 | 第36-37页 |
·文献综述 | 第37-55页 |
·金融脱媒相关研究 | 第38-49页 |
·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相关研究 | 第49-53页 |
·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 第53-55页 |
第3章 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健性 | 第55-67页 |
·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界定 | 第55-56页 |
·金融脱媒的界定 | 第55-56页 |
·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的界定 | 第56页 |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的影响机理 | 第56-60页 |
·宏观层面的影响 | 第56-57页 |
·微观层面的影响 | 第57-60页 |
·金融脱媒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60-67页 |
·金融脱媒指标 | 第60-61页 |
·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指标体系 | 第61-67页 |
第4章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影响的国际比较 | 第67-97页 |
·发达国家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67-77页 |
·美国金融脱媒 | 第67-72页 |
·英国金融脱媒 | 第72-74页 |
·日本金融脱媒 | 第74-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新兴经济体国家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77-83页 |
·印度金融脱媒 | 第77-79页 |
·巴西金融脱媒 | 第79-81页 |
·俄罗斯金融脱媒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我国金融脱媒的发展历程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83-97页 |
·我国金融脱媒的原因分析 | 第83-86页 |
·我国金融脱媒的分阶段表现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 第86-95页 |
·未来我国金融脱媒的方向及可能带来的问题 | 第95-97页 |
第5章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影响的定性分析 | 第97-121页 |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直接影响 | 第97-105页 |
·对资产业务的影响 | 第97-100页 |
·对负债业务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 第102-105页 |
·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的间接影响 | 第105-120页 |
·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影响 | 第105-112页 |
·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对商业银行转型的影响 | 第115-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6章 金融脱媒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21-133页 |
·样本的选取及分析 | 第121页 |
·指标的测度 | 第121-126页 |
·金融脱媒指标的测度 | 第121-122页 |
·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指标的测度 | 第122-126页 |
·实证分析及结论 | 第126-131页 |
·变量的选取 | 第126-127页 |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 第127-128页 |
·模型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 第128-131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133页 |
第7章 金融脱媒趋势下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的策略思考 | 第133-145页 |
·宏观制度层面 | 第133-136页 |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第133-134页 |
·完善制度建设 | 第134-135页 |
·构建有效监管体制 | 第135-136页 |
·微观操作层面 | 第136-145页 |
·调整优化传统业务 | 第136-139页 |
·继续提升金融创新能力 | 第139-142页 |
·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 第142-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55页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情况 | 第155-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