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图索引 | 第12-13页 | 
| 表索引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42页 | 
| 第一节 卤代有机污染物(OHPs) | 第14-24页 | 
| 一、双苯环类 | 第14-17页 | 
| 二、环烷类 | 第17-20页 | 
| 三、酯类 | 第20-24页 | 
| 第二节 鸟类不同生理过程中的OHPs迁移与转化 | 第24-29页 | 
| 一、肠道吸收与组织分配 | 第24-26页 | 
| 二、子代传递 | 第26-28页 | 
| 三、胚胎发育 | 第28-29页 | 
| 第三节 肝脏亚细胞组分体外代谢 | 第29-38页 | 
| 一、体外代谢理论 | 第29-30页 | 
| 二、肝脏亚细胞组分代谢的不同研究阶段 | 第30-31页 | 
| 三、卤代阻燃剂的体外代谢研究进展 | 第31-38页 |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38-41页 | 
| 一、电子垃圾拆解区OHPs的污染现状调查和人体暴露评估 | 第38-39页 | 
| 二、鸡不同生理过中的卤代有机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研究 | 第39页 | 
| 三、典型卤代阻燃剂BDE 47、BDE 99 和HBCD的肝微粒体体外代谢研究 | 第39-41页 | 
| 第五节 研究意义 | 第41-42页 | 
|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42-58页 | 
| 第一节 样品采集 | 第42-43页 | 
| 一、电子垃圾拆解区的污染情况初步调查 | 第42页 | 
| 二、养鸡孵蛋实验 | 第42-43页 | 
| 第二节 化学分析 | 第43-50页 | 
| 一、实验材料 | 第43-45页 | 
| 二、试剂与标样 | 第45-46页 | 
| 三、层析柱的制备 | 第46页 | 
| 四、目标化合物的前处理流程 | 第46-50页 | 
| 第三节 仪器分析 | 第50-54页 | 
| 第四节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QA/QC) | 第54-56页 | 
| 第五节 数据处理 | 第56-58页 | 
| 第三章电子垃圾拆解区污染现状调查 | 第58-68页 | 
| 第一节 室内灰尘 | 第58-61页 | 
| 第二节 鸡蛋 | 第61-64页 | 
| 第三节 电子垃圾区居民的卤代阻燃剂暴露水平 | 第64-66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四章 鸡不同生理过程中的OHPs | 第68-104页 | 
| 第一节 食物来源与消化道吸收 | 第68-75页 | 
| 一、浓度与同系物组成 | 第68-73页 | 
| 二、同分异构体组成和手性特征 | 第73-75页 | 
| 第二节 组织分配 | 第75-88页 | 
| 一、浓度与同系物组成 | 第75-82页 | 
| 二、同分异构体组成 | 第82-86页 | 
| 三、手性特征 | 第86-88页 | 
| 第三节 血脑屏障 | 第88-89页 | 
| 第四节 子代传递 | 第89-96页 | 
| 一、浓度与同系物组成 | 第90-94页 | 
| 二、同分异构体组成和手性特征 | 第94-96页 | 
| 第五节 鸡的胚胎发育 | 第96-101页 |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101-104页 | 
| 第五章 卤代有机污染物的体外代谢 | 第104-116页 | 
| 第一节 BDE 47 和BDE 99 | 第104-110页 | 
| 一、鸡和猫肝微粒体代谢结果 | 第104-109页 | 
| 二、与真实样品结果比较 | 第109-110页 | 
| 第二节HBCD | 第110-113页 | 
| 一、鸡和猫肝微粒体代谢结果 | 第110-113页 | 
| 二、肝脏代谢酶对异构体组成与手性特征的影响 | 第113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113-11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116-117页 | 
| 第二节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17页 |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117-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46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6-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