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结构与主要内容安排 | 第11-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第一节 出口产品质量的衡量方法 | 第14-17页 |
一、单位价值 | 第14-15页 |
二、市场份额 | 第15页 |
三、平均收入 | 第15-16页 |
四、出口产品复杂度 | 第16页 |
五、国际质量指标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演化特征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一、加工贸易份额 | 第18页 |
二、出口产品技术含量 | 第18-19页 |
三、贸易自由 | 第19页 |
四、市场竞争程度 | 第19页 |
五、关税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出口地缘偏向性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第五节 简要评述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技术进步、出口产品质量以及地缘偏向性的理论研究 | 第22-27页 |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出口产品质量提高的一般性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地缘偏向性对技术效率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24-27页 |
一、出口地缘偏向性和技术效率的概念 | 第24-25页 |
二、相关作用机理分析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我国出口贸易相关现状分析 | 第27-39页 |
第一节 我国出口贸易整体情况分析 | 第27-30页 |
第二节 我国出口产品质量演化情况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我国出口产品地缘偏向及行业出口强度现状分析 | 第31-36页 |
一、我国出口产品地缘偏向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二、我国行业出口强度现状分析 | 第34-36页 |
第四节 我国国际分工地位说明 | 第36-39页 |
一、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现状 | 第36-38页 |
二、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与发展水平不匹配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出口地缘偏向性对产品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9-50页 |
第一节 变量的选择与说明 | 第39-40页 |
一、出口产品质量的代理变量:技术效率 | 第39页 |
二、技术效率的代理变量:行业平均工资 | 第39页 |
三、出口地缘偏向性变量 | 第39-40页 |
四、行业出口强度 | 第40页 |
五、其他相关自变量 | 第40页 |
第二节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40-41页 |
一、数据选取 | 第40-41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41页 |
三、数据处理 | 第41页 |
第三节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45页 |
一、行业平均工资 | 第41-42页 |
二、技术效率及影响因子变量的数据描述 | 第42-45页 |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果 | 第45-48页 |
一、ADF检验 | 第45-46页 |
二、豪斯曼(Hausman)检验 | 第46-47页 |
三、实证检验结果 | 第47-48页 |
第五节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48-50页 |
一、实证结果说明 | 第48-49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0-55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66页 |
附表1 中国2009-2013年各行业出口到世界的出口总额 | 第59-60页 |
附表2 中国2009-2013年分行业出口到高收入国家出口额 | 第60-61页 |
附表3 中国2009-2013年分行业出口到低收入国家出口额 | 第61-62页 |
附表4 中国2009-2013年各行业出口地缘偏向性hi值 | 第62-63页 |
附表5 中国2009-2013年各行业出口地缘偏向性l oW值 | 第63-64页 |
附表6 中国2009-2013年各行业的行业平均工资 | 第64-65页 |
附表7 中国2009-2013年各行业的行业出口强度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