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其他化学工业论文--发酵工业论文--发酵法制氨基酸论文

利用重组大肠杆菌高效合成S-腺苷蛋氨酸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26页
   ·SAM的背景第12-14页
     ·SAM的概况第12-13页
     ·SAM的代谢途径第13-14页
   ·SAM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SAM的生物学功能第14页
       ·转甲基作用第14页
       ·转氨丙基作用第14页
       ·转硫作用第14页
     ·SAM的应用第14-16页
       ·SAM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第15页
       ·SAM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第15-16页
       ·SAM在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第16页
     ·SAM的制备方法第16-18页
       ·化学合成法第16页
       ·酶促转化法第16-17页
       ·发酵法第17-18页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第18-19页
   ·重组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第19-24页
     ·宿主菌第19页
     ·质粒载体第19-20页
     ·培养条件第20-22页
       ·营养物质第20页
       ·条件的控制第20-22页
     ·补料调控第22-23页
     ·生长抑制因子第23-24页
       ·乙酸的积累第23-24页
       ·CO_2的积累第24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4页
   ·研究思路第24-25页
     ·metK基因的克隆第24-25页
     ·S-腺苷蛋氨酸高产菌株的构建第25页
     ·摇瓶发酵响应面优化培养基第25页
     ·高密度发酵初步探索第25页
   ·研究路线第25-26页
第2章 重组载体的构建与筛选第26-44页
   ·材料与仪器第26-27页
     ·菌株和载体第26页
     ·主要试剂第26页
     ·培养基第26-27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7页
   ·实验方法第27-32页
     ·metK基因的克隆第27-28页
       ·引物设计第27-28页
       ·PCR扩增体系和扩增程序第28页
     ·重组载体pET-28a-metK的构建第28-29页
       ·pET-28a和metK基因的双酶切第28-29页
       ·pET-28a和metK基因的连接第29页
     ·重组载体pET-28a-metK的鉴定第29-30页
       ·重组载体pET-28a-metK的提取第30页
       ·重组载体pET-28a-metK的鉴定第30页
       ·测序鉴定第30页
     ·重组载体pET-32a-metK的构建第30-31页
       ·pET-32a和metK基因的双酶切第30页
       ·pET-32a和metK基因的连接第30-31页
     ·重组载体pET-32a-metK的鉴定第31页
       ·重组载体pET-32a-metK的提取第31页
       ·重组载体pET-32a-metK的鉴定第31页
       ·测序鉴定第31页
     ·两种BL21重组菌中metK基因的诱导表达鉴定第31-32页
       ·两种BL21重组菌的诱导表达第31-32页
       ·两种BL21重组菌的蛋白电泳鉴定第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43页
     ·质粒提取第32-33页
     ·metK基因的获取第33-34页
     ·两种载体与metK基因的双酶切第34-35页
       ·pET-28a与metK基因的双酶切第34页
       ·pET-32a与metK基因的双酶切第34-35页
     ·两种重组载体的构建第35-38页
       ·重组载体pET-28a-metK的构建第35-36页
       ·重组载体pET-32a-metK的构建第36-38页
     ·两种重组载体的筛选与鉴定第38-39页
       ·重组载体pET-28a-metK的筛选与鉴定第38-39页
       ·重组载体pET-32a-metK的筛选与鉴定第39页
     ·两种重组载体的测序结果分析第39-41页
       ·重组载体pET-28a-metK的测序结果分析第39-40页
       ·重组载体pET-32a-metK的测序结果分析第40-41页
     ·两种BL21重组菌的蛋白电泳结果第41-43页
   ·本章小节第43-44页
第3章 高产菌株的筛选与培养基的优化第44-64页
   ·材料与仪器第44-45页
     ·菌株第44页
     ·主要试剂第44页
     ·培养基第4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4-45页
   ·实验方法第45-49页
     ·两种重组菌发酵生产SAM第45页
     ·通过HPLC测定SAM的产量第45-46页
     ·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第46-47页
       ·生长曲线的确定第46页
       ·SAM高产菌株的筛选第46页
       ·碳源种类和浓度的筛选第46-47页
       ·有机氮源种类和浓度的筛选第47页
       ·无机氮源种类的浓度和筛选第47页
       ·磷酸盐浓度的筛选第47页
       ·硫酸镁浓度的筛选第47页
       ·底物浓度的筛选第47页
     ·培养条件的优化第47-48页
       ·诱导温度对发酵的影响第47页
       ·培养基初始pH对发酵的影响第47-48页
       ·接种量对发酵的影响第48页
       ·转速对发酵的影响第48页
       ·装液量对发酵的影响第48页
     ·响应面优化培养基第48-49页
       ·P-B实验设计第48页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第48-49页
       ·响应面实验设计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63页
     ·SAM的标准曲线第49-50页
     ·生长曲线第50-51页
     ·SAM高产菌株的筛选第51页
     ·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结果第51-56页
       ·碳源种类和浓度的筛选结果第51-53页
       ·氮源种类和浓度的筛选结果第53-54页
       ·磷酸盐对产量的影响第54-55页
       ·硫酸镁浓度的筛选结果第55页
       ·底物浓度的筛选结果第55-56页
     ·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第56-58页
       ·诱导温度的确定第56页
       ·培养基初始pH的确定第56-57页
       ·接种量的确定第57页
       ·转速的确定第57-58页
       ·装液量的确定第58页
     ·响应面优化的结果第58-63页
       ·P-B实验优化结果第58-59页
       ·最陡爬坡实验优化结果第59-60页
       ·Box-Behnken Design实验优化结果第60-63页
   ·本章小节第63-64页
第4章 重组菌ZJGS-SAM高密度发酵的初步探索第64-72页
   ·材料与仪器第64-65页
     ·菌株第64页
     ·主要试剂第64页
     ·培养基第6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64-65页
   ·实验方法第65-66页
     ·分批发酵培养第65页
       ·pH对生长和发酵的影响第65页
       ·通气量的选择第65页
     ·分批补料发酵第65-66页
   ·结果与讨论第66-70页
     ·分批发酵培养第66-68页
       ·pH的控制对重组菌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66-67页
       ·通气量的确定第67-68页
     ·分批补料发酵第68-70页
   ·本章小节第70-72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结论第72-73页
     ·两种重组载体的成功构建第72页
     ·ZJGS-SAM的筛选和培养基的优化第72页
     ·重组菌高密度发酵的初步探索第72-73页
   ·创新点第73页
   ·不足与建议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VM算法的智鼻与智舌技术在食用植物油综合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GARCH-stable模型的原油市场风险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