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AHP法完善城投债信用风险评估体系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关于我国城投债的研究 | 第11-12页 |
·关于城投债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 | 第12-13页 |
·已有文献资料的评述 | 第13页 |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2 我国城投债发展及现状分析 | 第16-30页 |
·我国城投债的产生及发展 | 第16-19页 |
·城投债的定义 | 第16页 |
·城投债的产生及扩张原因 | 第16-17页 |
·城投债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我国城投债的特征分析 | 第19-25页 |
·发行主体特征 | 第19-20页 |
·发行期限与发行利率 | 第20-21页 |
·募集资金投向 | 第21页 |
·税收优惠政策 | 第21-23页 |
·增信担保措施 | 第23页 |
·信用评级情况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城投债与地方政府债务的关系 | 第25-26页 |
·城投债与地方政府债券的联系 | 第25-26页 |
·城投债与地方债的区别 | 第26页 |
·影响城投债信用风险的因素 | 第26-30页 |
·宏观环境因素 | 第27页 |
·地方政府信用及支持力度 | 第27-28页 |
·城投公司自身因素 | 第28-30页 |
3 债券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 第30-42页 |
·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 | 第30-32页 |
·专家打分法 | 第30-31页 |
·信贷评级法 | 第31页 |
·Z-score和ZETA法 | 第31-32页 |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 第32-35页 |
·Credit Metrics模型 | 第32-33页 |
·KMV模型 | 第33-34页 |
·Credit Risk+模型 | 第34-35页 |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 第35页 |
·对已有信用评估方法的评价 | 第35-36页 |
·层次分析法(AHP)的原理及运用 | 第36-42页 |
·层次分析法的概念 | 第36-37页 |
·层次分析法的适用特点 | 第37页 |
·层次分析法的方法步骤 | 第37-39页 |
·AHP运用到信用评级的思路 | 第39-42页 |
4 利用AHP法构建城投债内部评级体系 | 第42-60页 |
·建立内部评级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AHP模型构建的思路 | 第43页 |
·主体评级 | 第43-58页 |
·宏观信用环境 | 第43-47页 |
·行业分析 | 第47-49页 |
·财务分析 | 第49-53页 |
·地方政府信用分析 | 第53-55页 |
·主体评级最终模型 | 第55-58页 |
·债项评级 | 第58-60页 |
·债项评级内容 | 第58-59页 |
·债项评级评分模型 | 第59-60页 |
5 案例分析 | 第60-74页 |
·发行人及债券基本情况 | 第60页 |
·发行人信用分析 | 第60-70页 |
·宏观信用环境 | 第61-62页 |
·行业分析 | 第62-64页 |
·财务分析 | 第64-67页 |
·地方政府信用分析 | 第67-70页 |
·债项评级 | 第70页 |
·最终结果 | 第70-74页 |
6 政策建议 | 第74-80页 |
·加强宏观调控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 第74页 |
·完善地方政府举债机制 | 第74-75页 |
·增加城投债信用增信方式 | 第75-76页 |
·提高城投债的透明度 | 第76页 |
·将城投债合理过渡到市政债 | 第76-80页 |
·城投债的现状是不可持续的 | 第76-77页 |
·城投债向市政债转变路径的思考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后记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