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日本动画中的物哀美学 | 第9-13页 |
第一节 物哀的释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物哀美学的形成和特征 | 第9-11页 |
一、 物哀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 第9-10页 |
二、 物哀美学的艺术特性 | 第10-11页 |
第三节 日本动画中的物哀美学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物哀美学在日本动画中的影像呈现 | 第13-28页 |
第一节 日本动画中物哀美学的三个表现层次 | 第13-20页 |
一、 对人的感动 | 第13-16页 |
二、 对世相的感动 | 第16-18页 |
三、 对自然的感动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日本动画中物哀美学的审美特征 | 第20-28页 |
一、 苦难牺牲的悲剧之美 | 第20-24页 |
(一) 物哀美的悲剧人物 | 第20-21页 |
(二) 物哀美的悲剧冲突 | 第21-23页 |
(三) 物哀美的悲剧结局 | 第23-24页 |
二、 崇尚死亡的瞬间之美 | 第24-27页 |
(一) 死亡情节的推崇 | 第25-26页 |
(二) 死亡情节的仪式化 | 第26-27页 |
三、 静寂沉默的隐忍之美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日本动画中物哀美学的具体运用分析 | 第28-47页 |
第一节 日本动画中物哀美学的剧作特点分析 | 第28-30页 |
一、 难以调和的对立冲突 | 第28-29页 |
二、 难以触及的忧伤爱情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日本动画中物哀美学的视听语言分析 | 第30-43页 |
一、 场景设定 | 第30-34页 |
(一) 美丽的自然 | 第30-32页 |
(二) 都市.废墟 | 第32-33页 |
(三) 虚幻空间的构建和营造 | 第33-34页 |
二、 人物设定 | 第34-37页 |
(一) 万物皆有灵 | 第34-36页 |
(二) 坚韧美丽的女性形象 | 第36-37页 |
三、 美术风格 | 第37-41页 |
(一) 刺激感官的极致美 | 第37-38页 |
(二) 淡雅纯真的静寂美 | 第38-40页 |
(三) 细腻唯美的写实美 | 第40-41页 |
四、 声音意境 | 第41-43页 |
第三节 日本动画中物哀美学的叙事结构分析 | 第43-47页 |
一、 苦难开端——困境束缚——外力摧残——困境挣脱 | 第43-44页 |
二、 和谐开端——出现矛盾——对抗矛盾——矛盾化解 | 第44-45页 |
三、 问题产生——双方对抗——问题解决——回归最初 | 第45-47页 |
第四章 日本动画中物哀美学的发展历程及优势分析 | 第47-54页 |
第一节 以物哀美学为审美基调的日本动画发展历程 | 第47-49页 |
第二节 以物哀美学为审美基调的日本动画商业传播优势分析 | 第49-52页 |
一、 以动画电视为主,铺展影响广度 | 第49-51页 |
二、 以动画电影为辅,开拓影响深度 | 第51-52页 |
第三节 老少皆宜的物哀美学 | 第52-54页 |
一、 审美期待的满足 | 第52-53页 |
二、 审美感知的满足 | 第53页 |
三、 审美想象的满足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