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Lo-fi 动画”概况 | 第9-17页 |
第一节 “Lo-fi 动画”的基本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第二节 “Lo-fi 动画”与其他相关动画概念的区别 | 第10-15页 |
一、 “Lo-fi 动画”与先锋实验动画比较 | 第11-12页 |
二、 “Lo-fi 动画”与有限动画 | 第12-13页 |
三、 “Lo-fi 动画”与邪典动画的区别 | 第13-15页 |
第三节 lo-fi 理念的延伸扩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Lo-fi 动画”的发展简述 | 第17-42页 |
第一节 “Lo-fi 动画”产生背景 | 第17-18页 |
第二节 “Lo-fi 动画”在电视时代探索发展 | 第18-24页 |
一、 电视时代的到来催生新的动画形态 | 第18页 |
二、 几位电视动画的领军人物促进“Lo-fi 动画”的形成 | 第18-24页 |
(一) 创始人——鲍伯·加德弗瑞 | 第18-20页 |
(二) 顽性恒久远,疯癫永流传——特瑞·吉列姆 | 第20-22页 |
(三) “lo-fi 电视动画之王”——奥列佛·波斯盖特和彼得·弗明 | 第22-24页 |
第三节 数字时代下“Lo-fi 动画”的争鸣 | 第24-30页 |
一、 各机构对“Lo-fi 动画”发展的深远影响 | 第24-27页 |
(一) 加拿大国家电影局为独立动画制作者提供机遇 | 第24-25页 |
(二) 萨格勒布为动画制作者提供交流平台 | 第25-26页 |
(三) 美国联合制片公司推动“Lo-fi 动画”发展 | 第26-27页 |
二、 数字时代到来为动画制作技术带来革命 | 第27-28页 |
三、 创作者对 CG 写实技术开始抵制 | 第28-29页 |
四、 作者及观众需求的提高促进“Lo-fi 动画”的发展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各国“Lo-fi 动画”的蓬勃发展 | 第30-31页 |
第五节 “Lo-fi 动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代表作品分析 | 第31-42页 |
一、 动画剧集:《南方公园》、《摩登一族》 | 第31-34页 |
二、 长片动画:《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 第34-36页 |
三、 唐·赫兹菲尔德所有作品 | 第36-39页 |
四、 米歇尔·冈瑞:《爱上一个女孩》、《最难扣的纽扣》 | 第39-40页 |
五、 乔纳森霍奇森:《明眸男子》 | 第40-42页 |
第三章 “Lo-fi 动画”的特点分析 | 第42-59页 |
第一节 “Lo-fi 动画”表现形式上的特点 | 第42-52页 |
一、 朴实地回归动画的本质 | 第42-43页 |
二、 更注重个性化制作和作者本身的创作体验 | 第43页 |
三、 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 第43-45页 |
四、 动画独特的荒诞风格和独创的形式感 | 第45-46页 |
五、 表现手法和画面风格的多样化 | 第46-51页 |
(一) 定格动画 | 第46-48页 |
(二) 流体动画 | 第48-49页 |
(三) 二维动画 | 第49-50页 |
(四) 三维动画 | 第50页 |
(五) 二维加三维结合新模式 | 第50-51页 |
六、 时常伴有大量旁白做陪衬 | 第51-52页 |
第二节 “Lo-fi 动画”表达内容上的特点 | 第52-55页 |
一、 反映社会生活和世界变化 | 第52-53页 |
二、 荒诞幽默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 第53页 |
三、 简单直接的影像表达世界观和人生观 | 第53-55页 |
四、 具有深刻的教育和启示意义 | 第55页 |
第三节 “Lo-fi 动画”创作群体的特点 | 第55-57页 |
一、 个体化的创作方式 | 第55-56页 |
二、 创作群体的多元化 | 第56-57页 |
三、 强烈的艺术表达和心理诉求的欲望 | 第57页 |
第四节 “Lo-fi 动画”创作产业的特点 | 第57-59页 |
一、 “Lo-fi 动画”的日渐类型化 | 第57-58页 |
二、 艺术化和商业化的矛盾统一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未来“Lo-fi 动画”的发展之路展望 | 第59-71页 |
第一节 “Lo-fi 动画”作为新的动画样式受到关注 | 第59-60页 |
一、 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动画制作方式产生影响 | 第59页 |
二、 技术的发展拓宽了“Lo-fi 动画”影像的制作手段 | 第59页 |
三、 自助式创作方式受到欢迎 | 第59-60页 |
(一) 制作材料随手可得 | 第59页 |
(二) 制作方式的多样性 | 第59-60页 |
(三) 更多自由表达作者意图的展示空间 | 第60页 |
四、 更贴切的反应大众思想和社会生活 | 第60页 |
第二节 “Lo-fi 动画”的创作具有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 第60-63页 |
一、 表现内容和创作题材的不断拓宽 | 第60-62页 |
二、 个人以及小团队的动画创作首选方式 | 第62页 |
三、 促进动画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发展 | 第62-63页 |
第三节 “Lo-fi 动画”推动中国当前原创动画的发展 | 第63-71页 |
一、 各大高校掀起“Lo-fi 动画”的创作热潮 | 第63-64页 |
二、 个人工作室创作的“Lo-fi 动画”在网络平台上受到热捧 | 第64-66页 |
三、 传统手法在“Lo-fi 动画”中获得新生 | 第66-67页 |
(一)、传统绘画技法融入“Lo-fi 动画”创作 | 第66页 |
(二)、传统文化风俗为“Lo-fi 动画”点睛 | 第66-67页 |
四、 加强中国动画在国际上的地位 | 第67-68页 |
五、 中国的“Lo-fi 动画”需要成熟的市场机制 | 第68-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