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研究基础 | 第14-20页 |
·群体性突发事件概述 | 第14-15页 |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分类与性质界定 | 第15-17页 |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分类 | 第15-17页 |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界定 | 第17页 |
·群体性突发事件基本特征 | 第17-20页 |
·利益主导性 | 第17-18页 |
·参与主体多元性 | 第18页 |
·突发性 | 第18页 |
·非法性和破坏性 | 第18页 |
·处置艰巨性和影响冲击性 | 第18-20页 |
3 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成因 | 第20-30页 |
·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显 | 第20-24页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社会利益分化 | 第20-21页 |
·价值嬗变与“权利意识”觉醒 | 第21-23页 |
·利益诉求沟通渠道不畅 | 第23-24页 |
·法律体系建设存在缺陷 | 第24-26页 |
·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与社会自我调控机制的匮乏 | 第24-26页 |
·群众法律意识的淡薄与自主意识提升之间的张力 | 第26页 |
·政府低效率管理导致公信力下降 | 第26-30页 |
·政府职能错位,干群关系紧张 | 第26-28页 |
·政府决策失误,公信力失范 | 第28-29页 |
·官员腐败严重 | 第29-30页 |
4 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表现 | 第30-40页 |
·社会阶层分化与公共生活的相互排斥 | 第30-34页 |
·现阶段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点 | 第30-32页 |
·社会阶层分化对公共生活的负面影响 | 第32-34页 |
·政府行为的非确定性 | 第34-36页 |
·政府信息不对称 | 第34-35页 |
·寻租行为的存在 | 第35-36页 |
·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居民生活稳态程度较低 | 第36-40页 |
·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不同步导致收入差距大 | 第36-37页 |
·工作与就业压力过大增加心理负担 | 第37-38页 |
·社会保障水平低,降低了居民安全感 | 第38-40页 |
5 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 第40-53页 |
·建立完备的社会预警机制 | 第40-42页 |
·健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防控机制 | 第40-41页 |
·完善科学高效的应急决策和应急预案机制 | 第41-42页 |
·完善政府应急管理职能 | 第42-45页 |
·建立应急信息公开和沟通机制 | 第42-44页 |
·完善应急管理专项法律法规 | 第44页 |
·构建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 | 第44-45页 |
·提高社会动员的能力支撑 | 第45-48页 |
·转变政府行为理念,加强社会动员能力 | 第45-46页 |
·发挥民间力量作用,提升NGO动员能力 | 第46-47页 |
·完善新闻媒介舆论动员 | 第47-48页 |
·构建利益整合机制 | 第48-49页 |
·创设畅通的社会沟通渠道 | 第48页 |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 第48-49页 |
·提高公共生活的共融性 | 第49-50页 |
·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 | 第49-50页 |
·公共服务均等化 | 第50页 |
·增强政府行为的确定性 | 第50-53页 |
·消除信息不对称性 | 第50-51页 |
·消除寻租行为 | 第51-53页 |
6 结束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