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流动儿童社会服务的相关理论 | 第11-12页 |
·社会系统理论 | 第11页 |
·社会排斥 | 第11页 |
·社会融入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流动儿童 | 第12页 |
·社会服务 | 第12页 |
·社会化 | 第12页 |
·天津市滨海新区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国内外流动儿童以及社会服务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外流动儿童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外社会服务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拟创新点 | 第17-19页 |
·研究视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天津市滨海新区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分析 | 第19-29页 |
·目前滨海新区流动儿童的现状 | 第19-20页 |
·教育方面 | 第19-20页 |
·心理状况方面 | 第20页 |
·卫生保健方面 | 第20页 |
·社会融入方面 | 第20页 |
·天津市滨海新区流动儿童面临的问题 | 第20-29页 |
·教育方面 | 第20-21页 |
·心理健康方面 | 第21-24页 |
·卫生保健层面 | 第24-26页 |
·社会融入方面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天津市滨海新区流动儿童社会服务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29-36页 |
·个人方面 | 第29页 |
·家庭方面 | 第29-34页 |
·经济收入少 | 第29-30页 |
·父母职业社会地位普遍较低 | 第30-31页 |
·父母文化素质较低 | 第31-33页 |
·亲子关系一般 | 第33-34页 |
·制度方面 | 第34页 |
·户籍制度的限制 | 第34页 |
·二元就业结构不平等 | 第34页 |
·社会层面 | 第34-36页 |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感受到歧视 | 第34-35页 |
·社会缺乏应有关注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天津市滨海新区流动儿童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 | 第36-40页 |
·滨海新区流动儿童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6页 |
·公平正义 | 第36页 |
·反对歧视 | 第36页 |
·关怀保护 | 第36页 |
·流动儿童社会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 | 第36-40页 |
·保障健康生活 | 第37页 |
·接受基础教育 | 第37-38页 |
·调节个人心理 | 第38页 |
·增强人际交往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滨海新区流动儿童社会服务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 第40-45页 |
·教育层面构建社会服务体系 | 第40-41页 |
·发挥政府职能,保障流动儿童接受教育 | 第40页 |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公办学校数量 | 第40-41页 |
·加强流动儿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 第41页 |
·心理健康层面构建社会服务体系 | 第41-42页 |
·全社会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爱护 | 第41页 |
·学校要做好流动儿童的心理工作 | 第41-42页 |
·加强社交技能的培养 | 第42页 |
·卫生保健层面构建社会服务体系 | 第42-43页 |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开展适合的保健服务项目 | 第42-43页 |
·各部门要提供全面健康服务 | 第43页 |
·强化政府对卫生保健的投入力度 | 第43页 |
·社会融入层面构建社会服务体系 | 第43-45页 |
·加强教育和宣传,消除歧视心理和歧视行为 | 第43-44页 |
·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救助制度 | 第44页 |
·发挥社会工作站的作用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