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雨水排蓄问题研究--基于规划和管理体制的视角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第18-19页 |
|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第19-22页 |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创新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 ·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基础设施分类理论 | 第22-24页 |
| ·排水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和供给理论 | 第24-26页 |
| ·排水公共物品的需求表达特征 | 第24-25页 |
| ·排水公共物品的供给理论 | 第25-26页 |
| ·雨水排蓄基础设施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北京市雨水排蓄的现状、问题及原因 | 第27-38页 |
| ·北京市雨水排蓄现状 | 第27-29页 |
| ·北京市排水河道分布 | 第27-28页 |
| ·北京市中心城排水管网分布 | 第28-29页 |
| ·北京市雨水排蓄问题的表现 | 第29-33页 |
| ·中心城排水不畅 | 第29-31页 |
| ·雨水利用率低 | 第31-32页 |
| ·雨水排蓄分离 | 第32-33页 |
| ·北京市雨水排蓄问题的成因:规划和管理体制 | 第33-38页 |
| ·原因的层次分析 | 第33-36页 |
| ·雨水排蓄问题中的规划因素和管理体制因素辨析 | 第36-37页 |
| ·规划因素和管理体制因素的关系分析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北京市雨水排蓄系统的规划策略 | 第38-56页 |
| ·北京市目前雨水排蓄规划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 | 第38-40页 |
| ·简单注重雨水排放 | 第38-39页 |
| ·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 | 第39页 |
| ·雨水利用缺乏统一规划 | 第39-40页 |
| ·北京市雨水排蓄规划理念 | 第40-41页 |
| ·雨水管理 | 第40页 |
| ·城市空间分区 | 第40-41页 |
| ·北京市雨水排蓄规划目标 | 第41-42页 |
| ·内涝治理 | 第41-42页 |
| ·雨水利用 | 第42页 |
| ·生态修复 | 第42页 |
| ·北京市不同城市空间的雨水排蓄规划策略 | 第42-49页 |
| ·北京市防洪排水总体布局 | 第42-43页 |
| ·居住区的雨水排蓄规划策略 | 第43-45页 |
| ·城市公共绿地及园林的雨水排蓄规划策略 | 第45-47页 |
| ·城市道路的雨水排蓄规划策略 | 第47-48页 |
| ·城市公共空间和雨水管网的规划策略 | 第48-49页 |
| ·低影响开发雨水排蓄规划策略的可行性分析 | 第49页 |
| ·雨水排蓄规划策略的落实保障机制 | 第49-56页 |
| ·政策法规 | 第50-51页 |
| ·宣传教育 | 第51-52页 |
| ·融资机制 | 第52-53页 |
| ·经济激励 | 第53-54页 |
| ·责任考核 | 第54-56页 |
| 第五章 北京市雨水排蓄管理体制分析 | 第56-70页 |
| ·雨水排蓄管理体制界定 | 第56-58页 |
| ·雨水排蓄管理体制内涵 | 第56页 |
| ·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 | 第56-58页 |
| ·分析的范围和假设 | 第58-59页 |
| ·分析范围 | 第58页 |
| ·雨水利益主体行为假设 | 第58-59页 |
| ·北京市雨水排蓄管理体制的利益关系分析 | 第59-65页 |
| ·利益主体界定 | 第59-61页 |
| ·雨水排蓄管理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分析 | 第61-63页 |
| ·事实层面雨水排蓄管理体制的运转特征及关系模型 | 第63-65页 |
| ·国际比较与借鉴 | 第65-67页 |
| ·伦敦的雨水排蓄管理 | 第65-66页 |
| ·新加坡的雨水排蓄管理 | 第66-67页 |
| ·国外雨水排蓄管理体制的运转特点 | 第67页 |
| ·比较结论 | 第67页 |
| ·重塑北京市雨水排蓄管理体制的建议 | 第67-70页 |
| ·存在的问题和重塑的立足点 | 第67-68页 |
| ·规范层面改进北京市雨水排蓄管理体制的建议 | 第68-7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 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