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课题的来源 | 第14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5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课题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7-20页 |
·国内研究的现状 | 第17-18页 |
·国外研究的状况 | 第18-20页 |
第2章 大报恩寺概述 | 第20-36页 |
·明初南京城市建设对大报恩寺的影响 | 第20-24页 |
·南京的历史 | 第20-21页 |
·明初南京的建设 | 第21-22页 |
·明初南京的佛教建设 | 第22-23页 |
·大报恩寺与明代南京城市的位置关系 | 第23-24页 |
·大报恩寺的历史沿革 | 第24-31页 |
·大报恩寺建造的缘由和年代 | 第24-25页 |
·大报恩寺的周边交通环境 | 第25-26页 |
·大报恩寺的维修和重建 | 第26-28页 |
·大报恩寺及琉璃塔的毁灭 | 第28-29页 |
·大报恩寺与历史名人 | 第29-30页 |
·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建造工艺 | 第30-31页 |
·大报恩寺及琉璃塔在古中外的影响 | 第31-34页 |
·在国内的影响 | 第31页 |
·在海外的影响 | 第31-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大报恩寺的布局设计 | 第36-56页 |
·明初南京寺庙的布局 | 第36-37页 |
·明初南京寺庙的建筑配置 | 第36页 |
·明初寺院中轴线上的殿堂 | 第36-37页 |
·明初寺院中轴线两侧的配殿 | 第37页 |
·明初典型寺庙布局的比较分析 | 第37-41页 |
·大报恩寺平面布局设计 | 第41-54页 |
·记载中的大报恩寺中的建筑 | 第41页 |
·《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中的建筑布局(图 3-4) | 第41-42页 |
·大报恩寺中轴线建筑布局设计 | 第42-44页 |
·大报恩寺中轴线南侧建筑布局设计 | 第44-48页 |
·大报恩寺布局分析图 | 第48-50页 |
·大报恩寺总平面图(图 3-10) | 第50-52页 |
·大报恩寺设计方案效果图(图 3-11)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大报恩寺的遗址现状 | 第56-74页 |
·大报恩寺遗址概况 | 第56页 |
·大报恩寺遗址北区的明代建筑遗存和分布格局 | 第56-59页 |
·大报恩寺建筑遗址和构筑物遗址 | 第59-67页 |
·大报恩寺中轴线上的殿堂建筑遗址和构筑物遗址 | 第59-63页 |
·大报恩寺中轴线两侧分布的建筑和构筑物遗址 | 第63-66页 |
·大报恩寺遗址发掘主要殿堂建筑平面分析 | 第66-67页 |
·大报恩寺遗址的文物 | 第67-71页 |
·出土的建筑构件 | 第67-69页 |
·其他出土文物 | 第69-71页 |
·大报恩寺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 第71-72页 |
·遗址的保护 | 第71页 |
·遗址的利用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大报恩寺殿堂建筑复原设计 | 第74-162页 |
·大报恩寺殿堂建筑复原设计依据 | 第74-76页 |
·《金陵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资料来源于明实录)的记载 | 第74-76页 |
·大报恩寺中轴线殿堂建筑设计 | 第76-138页 |
·山门 | 第76-84页 |
·天王殿 | 第84-91页 |
·大殿 | 第91-100页 |
·观音殿 | 第100-107页 |
·法堂 | 第107-113页 |
·油库 | 第113-119页 |
·伽蓝殿和祖师殿 | 第119-126页 |
·画廊 | 第126-131页 |
·碑亭 | 第131-138页 |
·大报恩寺中轴线南面部分殿堂建筑设计 | 第138-159页 |
·藏经殿 | 第138-141页 |
·库司、藏经前殿、三藏殿前殿、观音殿 | 第141-143页 |
·禅堂 | 第143-146页 |
·禅堂正殿 | 第146-149页 |
·韦驮殿、三藏殿 | 第149-151页 |
·旃檀林 | 第151-153页 |
·方丈、十方堂、禅房、公学、香积厨、斋堂、僧舍、请经房等 | 第153-157页 |
·经廊 | 第157-159页 |
·本章小结 | 第159-162页 |
第6章 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复原设计 | 第162-202页 |
·琉璃塔复原的构件依据 | 第162-165页 |
·琉璃塔的两份备用构件 | 第162页 |
·琉璃塔的遗存构件 | 第162-165页 |
·明塔的对比分析 | 第165-181页 |
·明塔的基本特征 | 第165-167页 |
·天宁寺塔 | 第167-174页 |
·南京牛首山宏觉寺塔 | 第174-181页 |
·对比总结 | 第181页 |
·大报恩寺琉璃塔复原设计方案 | 第181-200页 |
·副阶 | 第181-183页 |
·结构与层数 | 第183-184页 |
·塔高、平面、层高 | 第184-185页 |
·屋顶 | 第185页 |
·平座 | 第185-186页 |
·柱子 | 第186页 |
·斗栱 | 第186-187页 |
·拱门 | 第187-188页 |
·塔刹 | 第188页 |
·材质 | 第188-189页 |
·内部装饰 | 第189页 |
·外部装饰 | 第189-190页 |
·琉璃构件 | 第190页 |
·基座 | 第190-20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0-202页 |
第7章 明代琉璃的制作研究 | 第202-214页 |
·明代琉璃的生产发展背景 | 第202-203页 |
·明代的社会背景 | 第202页 |
·明代琉璃发展概况 | 第202-203页 |
·明代的建筑琉璃 | 第203-205页 |
·明代建筑琉璃的主要产地和匠人 | 第203-204页 |
·明代南京建筑琉璃窑厂 | 第204-205页 |
·明代南京建筑琉璃的产地 | 第205页 |
·明代琉璃在建筑上的应用 | 第205-211页 |
·琉璃塔 | 第206-207页 |
·琉璃屋顶 | 第207-210页 |
·琉璃照壁 | 第210-211页 |
·琉璃门 | 第211页 |
·琉璃牌坊 | 第211页 |
·明代传统琉璃的制作 | 第211-212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14页 |
结语 | 第214-216页 |
图表目录 | 第216-224页 |
第一章 | 第216页 |
第二章 | 第216页 |
第三章 | 第216-217页 |
第四章 | 第217页 |
第五章 | 第217-221页 |
第六章 | 第221-222页 |
第七章 | 第22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24-22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228-230页 |
致谢 | 第230-231页 |
附录 | 第231-2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