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1 绪论 | 第13-21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致密油藏开发特征和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国内外致密油藏开发特征及因素分析 | 第13-18页 |
| ·国内外致密油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1页 |
| ·上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主要创新性成果 | 第20-21页 |
| 2 研究区块概况 | 第21-25页 |
| ·勘探简况 | 第21-22页 |
| ·构造特征 | 第22页 |
| ·储层特征 | 第22-23页 |
| ·开发简况 | 第23-25页 |
| 3 研究区块储层特征和渗流规律 | 第25-56页 |
|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 第25-30页 |
| ·核磁共振可动流体测试 | 第30-37页 |
| ·高台子致密油岩心的最佳离心力和可动流体的T_2截止值 | 第30-32页 |
| ·高台子致密油不同渗透率岩心的核磁共振图谱特征 | 第32-34页 |
| ·可动流体微观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 ·可动流体测试结果分析 | 第35-37页 |
| ·单相流体渗流规律研究 | 第37-45页 |
| ·非线性渗流测试分析 | 第38-43页 |
| ·非线性渗流理论 | 第43-45页 |
| ·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测试及可动油研究 | 第45-54页 |
| ·相对渗透率测试结果分析 | 第46-50页 |
| ·可动油饱和度测试方法及数据分析 | 第50-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4 研究区块储层敏感性和储层分级评价 | 第56-70页 |
| ·储层敏感性研究 | 第56-65页 |
| ·储层粘土矿物成分分析 | 第56-58页 |
| ·水敏性研究 | 第58-59页 |
| ·速敏性研究 | 第59页 |
| ·酸敏性研究 | 第59-60页 |
| ·碱敏性研究 | 第60-61页 |
| ·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 第61-65页 |
| ·储层综合分级评价 | 第65-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5 致密油藏有效驱动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方法研究 | 第70-91页 |
| ·致密油藏有效驱动的物理模拟方法研究 | 第70-83页 |
| ·大模型高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 | 第70-74页 |
| ·致密油藏有效驱动的物理模拟评价方法 | 第74-75页 |
| ·大模型的岩石筛选及模型制作 | 第75-76页 |
| ·衰竭式开采条件下不同水平井压裂规模的压力场模拟 | 第76-78页 |
| ·致密油藏有效驱动研究 | 第78-83页 |
| ·致密油藏有效驱动的数值方法研究 | 第83-90页 |
| ·极限井距法 | 第83-84页 |
| ·有效动用系数法和井网适应性分析系统软件的编制 | 第84-87页 |
| ·非线性渗流油藏数值模拟方法 | 第87-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6 研究区块有效驱动的开发调整方案设计 | 第91-111页 |
| ·研究区块水驱动用状况及存在的主要矛盾 | 第91-96页 |
| ·研究区块水驱动用状况分析 | 第91-92页 |
| ·历年调整效果分析 | 第92-95页 |
| ·研究区块存在的主要矛盾 | 第95-96页 |
| ·加密试验井区的优选和加密原则 | 第96-97页 |
| ·加密布井原则 | 第96页 |
| ·加密试验井区的优选 | 第96-97页 |
| ·加密试验区参数计算和方案设计 | 第97-107页 |
| ·加密试验区参数的计算 | 第97-100页 |
| ·加密试验区方案设计 | 第100-107页 |
| ·加密调整效果预测及经济效益评价 | 第107-110页 |
| ·水平井初期产能预测 | 第107-108页 |
| ·试验井区加密调整开发指标预测 | 第108-109页 |
| ·加密调整经济效果评价 | 第109-11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 7 总结论 | 第111-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18页 |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