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21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21-51页 |
·基因治疗 | 第21-30页 |
·概述 | 第21-22页 |
·基因药物种类 | 第22-25页 |
·基因导入的方法 | 第25-29页 |
·基因治疗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以脂质体为基础的药物载体 | 第30-46页 |
·脂质体概述 | 第30-33页 |
·阳离子脂质体 | 第33-36页 |
·脂质复合物转染的细胞机制和主要障碍 | 第36-39页 |
·ABCD 纳米粒子的概念 | 第39-46页 |
·PEG 修饰 | 第46-48页 |
·PEG 修饰脂质载体的必要性 | 第46页 |
·PEG 修饰带来的问题 | 第46-47页 |
·解决 PEG 造成低水平内涵体逃逸问题的途径 | 第47-48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48-51页 |
第二章 LMD 阳离子脂质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 第51-76页 |
·引言 | 第51-54页 |
·传统阳离子脂质复合物 | 第52-53页 |
·LMD 基因载体系统 | 第53-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61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4-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61页 |
·实验结果 | 第61-73页 |
·DNA/mu 复合粒子 MD 的制备和表征 | 第61-63页 |
·不同制备条件对 MD 粒径影响的研究 | 第63-67页 |
·LMD 脂质复合物纳米粒子的研究 | 第67-68页 |
·PEG 脂质修饰 LMD 的稳定性实验 | 第68-70页 |
·不同脂质成分的 LMD 的原子力显微镜形貌观察 | 第70-73页 |
·DSPE-PEG2000修饰 LMD 载体表面 | 第73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73-76页 |
第三章 高浓度 PEG 表面修饰增加基因载体肿瘤聚集 | 第76-120页 |
·概述 | 第76-88页 |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PR) 效应 | 第77页 |
·长循环脂质体 | 第77-80页 |
·分子影像学 | 第80-82页 |
·荧光染料的选择 | 第82-84页 |
·小动物活体光学分子成像系统 | 第84-86页 |
·免疫组化 | 第86-8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8-95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88-90页 |
·实验方法 | 第90-95页 |
·实验结果 | 第95-116页 |
·Cy5.5 和 Cy5.5-LMD 体内外荧光分析 | 第95-97页 |
·Cy5.5-LMD 在负瘤裸鼠体内的分布和肿瘤处聚集 | 第97-100页 |
·荧光信号的组织药代动力学分析 | 第100-101页 |
·切片实验观察含有 FAM-siRNA 的 LMD 在肿瘤中分布 | 第101-106页 |
·含有 FAM-siRNA 和 Rhodamine 脂质双标的 LMD 在肿瘤中分布 | 第106-110页 |
·含有 Rhodamine 脂质的 LMD 在肿瘤中分布免疫组化实验 | 第110-115页 |
·Real-time PCR 定量肿瘤内 LMD | 第115-116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16-120页 |
第四章 质子泵抑制剂提高 PEG 化载体基因输送效率 | 第120-151页 |
·概述 | 第120-124页 |
·PEG 化对基因载体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 第120-122页 |
·质子泵的概念 | 第122-123页 |
·质子泵抑制剂 | 第123页 |
·质子泵抑制和基因治疗的结合应用治疗肿瘤 | 第123-1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24-12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24-125页 |
·实验方法 | 第125-129页 |
·实验结果 | 第129-148页 |
·不同 N/P 对细胞转染的影响 | 第129-131页 |
·DNA 剂量对细胞转染实验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不同脂质组成的 LMD 对不同细胞系的转染 | 第132-135页 |
·靶向细胞表面受体的 LMD (tLMD)的细胞转染研究 | 第135-136页 |
·氯喹对 tLMD 细胞转染的影响 | 第136-137页 |
·奥美拉唑对 LMD 进入细胞影响的研究 | 第137-138页 |
·奥美拉唑对细胞内输送 siRNA 的影响 | 第138-145页 |
·奥美拉唑增加 PEG 化 LMD 的细胞基因转染效率 | 第145-147页 |
·奥美拉唑对 PEG 化 LMD 体内分布影响的研究 | 第147-148页 |
·奥美拉唑增加 PEG 化 LMD 体内基因转染效率 | 第148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148-15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151-154页 |
·主要结论 | 第151-153页 |
·研究展望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6页 |
致谢 | 第166-16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