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马先蒿属植物花柱长度变异适应性意义的研究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8页 |
·植物花器官的进化 | 第14-18页 |
·进化的基础 | 第14-15页 |
·导致花部性状进化的因素 | 第15-18页 |
·花的形态变异对传粉后生殖过程的适应 | 第18-21页 |
·传粉过程的不稳定性 | 第18-20页 |
·传粉后生殖适应机制 | 第20-21页 |
·花器官变异对植物物种形成的作用 | 第21-24页 |
·植物物种形成 | 第21-22页 |
·生殖隔离 | 第22-24页 |
·滇西北马先蒿属植物介绍 | 第24-28页 |
·分类背景与花部特征 | 第24-25页 |
·马先蒿属植物的传粉 | 第25-26页 |
·关于长花冠管的假说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花柱长度与雌雄功能呈现时间 | 第28-46页 |
·前言 | 第28-31页 |
·居群开花物候 | 第28-29页 |
·单花寿命 | 第29-31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居群开花物候 | 第31页 |
·个体开花物候 | 第31页 |
·雌雄性功能时间 | 第31-32页 |
·试验结果 | 第32-43页 |
·数量性状 | 第32-33页 |
·居群开花物候 | 第33页 |
·个体开花物候 | 第33页 |
·雌雄功能呈现时间 | 第33-43页 |
·讨论 | 第43-46页 |
·开花时间与选择压力 | 第43页 |
·个体大小与开花物候 | 第43-44页 |
·雌雄性功能期与生殖策略 | 第44-46页 |
第三章 花柱长度与近交衰退 | 第46-74页 |
·前言 | 第46-53页 |
·近交衰退与交配系统 | 第46-48页 |
·传粉后-授精前生殖策略 | 第48-50页 |
·雌性偏好的必要性 | 第50-5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速率 | 第53-54页 |
·人工授粉 | 第54页 |
·种子萌发 | 第54页 |
·试验结果 | 第54-68页 |
·数量性状 | 第54-55页 |
·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生长 | 第55-56页 |
·人工授粉结实率 | 第56页 |
·种子萌发 | 第56-68页 |
·讨论 | 第68-74页 |
·花粉管折损 | 第68页 |
·花粉竞争与自交衰退 | 第68-69页 |
·花粉筛选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4页 |
第四章 花柱长度与花粉干扰 | 第74-96页 |
·前言 | 第74-78页 |
·物种间传粉竞争 | 第74-76页 |
·物种对种间传粉竞争的适应 | 第76-77页 |
·物种间传粉竞争的特征 | 第77-78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78-79页 |
·试验材料 | 第78-79页 |
·种间杂交 | 第79页 |
·花粉干扰 | 第79页 |
·试验结果 | 第79-91页 |
·杂交结实率 | 第79-80页 |
·杂交中的花粉行为 | 第80-81页 |
·花粉干扰条件下的结实率 | 第81-91页 |
·讨论 | 第91-96页 |
·花粉干扰与结实率 | 第91-92页 |
·花粉干扰的机制 | 第92-93页 |
·种间传粉竞争 | 第93-94页 |
·小结 | 第94-96页 |
第五章 花柱长度与生殖隔离 | 第96-116页 |
·前言 | 第96-102页 |
·生殖隔离 | 第96-98页 |
·新物种的产生 | 第98-100页 |
·物种在群落里的组成 | 第100-102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02页 |
·种间杂交实验 | 第102页 |
·试验结果 | 第102-112页 |
·花粉萌发 | 第102-103页 |
·花粉管生长速率 | 第103页 |
·花粉管长度 | 第103-112页 |
·讨论 | 第112-116页 |
·柱头产生的生殖隔离 | 第112页 |
·花柱中的生殖隔离 | 第112-113页 |
·花粉与雌蕊间的作用 | 第113页 |
·生殖隔离的产生 | 第113-116页 |
研究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7页 |
图版 | 第137-141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