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论题释义 | 第16页 |
·天然类城市湿地公园 | 第16页 |
·建设 | 第16页 |
·策略 | 第16页 |
·相关研究进展概况 | 第16-17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文献综合 | 第17页 |
·实地考察 | 第17页 |
·论证分析 | 第17-18页 |
·实践检验 | 第18页 |
·论文框架 | 第18-21页 |
2 湿地和城市湿地的概念 | 第21-37页 |
·湿地 | 第22-25页 |
·狭义的湿地定义 | 第22-23页 |
·广义的湿地定义 | 第23-25页 |
·分类 | 第25页 |
·城市湿地 | 第25-35页 |
·形成和演化 | 第27页 |
·定义和分类 | 第27-28页 |
·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 第28-29页 |
·城市湿地与郊野湿地的区别 | 第29-30页 |
·城市湿地受到的人为干扰 | 第30-32页 |
·中国城市湿地现状 | 第32-34页 |
·国内外关于城市湿地的研究进展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 | 第37-53页 |
·城市湿地公园出现的背景 | 第37-38页 |
·城市湿地的严重退化 | 第37页 |
·设计观念的根本转变 | 第37-38页 |
·湿地综合整治的要求 | 第38页 |
·贴近自然的公众需求 | 第38页 |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起源 | 第38-39页 |
·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 第39-41页 |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 | 第41-42页 |
·相关概念辨析 | 第42-47页 |
·与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的关系 | 第42-45页 |
·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区别 | 第45-46页 |
·与城市水景公园的区别 | 第46-47页 |
·城市湿地公园的分类 | 第47-52页 |
·湖泊型天然类城市湿地公园 | 第47-48页 |
·河流型天然类城市湿地公园 | 第48-49页 |
·滨海型天然类城市湿地公园 | 第49-50页 |
·沼泽型天然类城市湿地公园 | 第50页 |
·恢复型人工类城市湿地公园 | 第50-51页 |
·展示型人工城市湿地公园 | 第51页 |
·功能型人工城市湿地公园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总体策略 | 第53-71页 |
·建设的目标:整治水土资源和生物栖息地使其持续为人类服务 | 第53页 |
·建设的意义 | 第53-54页 |
·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湿地的一种手段 | 第53页 |
·发挥城市湿地生态效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第53-54页 |
·提供市民休闲游憩、科普教育场所 | 第54页 |
·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 第54页 |
·建设的原则: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 | 第54-55页 |
·建设的流程 | 第55-58页 |
·纳入城市总规、绿规、建立城市湿地体系 | 第55-57页 |
·公园规划、设计 | 第57页 |
·运营、管理、评估 | 第57-58页 |
·相关理论 | 第58-62页 |
·生态学 | 第58-59页 |
·景观生态学 | 第59-60页 |
·恢复生态学 | 第60-62页 |
·风景园林师的角色——多学科设计团队的领导者 | 第62-63页 |
·生态的科学性和园林的艺术性并重的设计方法 | 第63-64页 |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情况分析 | 第64-69页 |
·建设现状综述 | 第64-65页 |
·建设误区分析 | 第65-69页 |
·风景园林师的职责:做整治领土景观的医师 | 第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5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天然类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策略 | 第71-103页 |
·项目立项、制定任务书 | 第73-74页 |
·项目选址 | 第73页 |
·边界和范围确定 | 第73-74页 |
·确定建设要求 | 第74页 |
·场地调研和生态敏感性分析 | 第74-80页 |
·生态敏感性分析的起源 | 第74-75页 |
·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原理 | 第75页 |
·生态敏感性分析的过程 | 第75-79页 |
·生态敏感性分析法的结果评析 | 第79-80页 |
·保护性规划和措施 | 第80-81页 |
·恢复性规划和措施 | 第81-83页 |
·恢复性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 第81-82页 |
·恢复性规划的措施 | 第82页 |
·恢复性规划的技术 | 第82-83页 |
·利用性规划和措施 | 第83页 |
·单项规划 | 第83-101页 |
·水系规划 | 第83-88页 |
·护岸规划 | 第88-90页 |
·土壤规划 | 第90页 |
·种植规划 | 第90-94页 |
·生物栖息地规划 | 第94-96页 |
·园路规划 | 第96-98页 |
·建筑和游览设施规划 | 第98-99页 |
·居民点规划 | 第99页 |
·环境容量的计算 | 第99-100页 |
·游览方式规划 | 第100-101页 |
·城市的影响 | 第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6 城市湿地公园的运营、管理和评估 | 第103-109页 |
·城市湿地公园的运营 | 第103-104页 |
·政府出资兴建,公众协助运营 | 第103页 |
·建设——经营——移交融资模式(BOT) | 第103-104页 |
·政府牵头寻求多方合作 | 第104页 |
·完全企业投资行为 | 第104页 |
·城市湿地公园的管理 | 第104-106页 |
·存在问题 | 第104-105页 |
·对策一:部门协作、完善法规 | 第105页 |
·对策二:长期监测、量化指标 | 第105页 |
·对策三:定期监查、施加压力 | 第105-106页 |
·对策四:群众参与、普及知识 | 第106页 |
·城市湿地公园的评估 | 第106-107页 |
·建成环境监测 | 第106-107页 |
·公园使用评价 | 第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7 案例分析 | 第109-141页 |
·秦皇岛北戴河滨海湿地园规划(天然类湖泊型) | 第109-122页 |
·设计背景 | 第109-110页 |
·现状调研、评估 | 第110-114页 |
·生态敏感性分析 | 第114-115页 |
·单项规划 | 第115-122页 |
·景区设计 | 第122页 |
·总结 | 第122页 |
·法国巴黎苏塞公园沼泽园(天然类沼泽型) | 第122-124页 |
·沼泽园概况 | 第122-123页 |
·自由结合控制的生态进程 | 第123-124页 |
·绍兴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天然类湖泊型) | 第124-126页 |
·香港湿地公园(天然类湖泊型) | 第126-128页 |
·日本东京湾野鸟湿地公园(天然类湖泊型) | 第128-129页 |
·荣城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天然类滨海型) | 第129页 |
·南京七桥瓮湿地公园(天然类河流型) | 第129-130页 |
·北京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人工类恢复型) | 第130-132页 |
·英国伦敦湿地中心(人工类恢复型) | 第132-134页 |
·无锡长广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人工类展示型) | 第134-135页 |
·成都活水公园(人工类展示型) | 第135-137页 |
·美国加利福尼亚阿克塔废水处理湿地(人工类功能型) | 第137-138页 |
·美国波特兰特纳泉公园(人工类展示型) | 第138-139页 |
·污水净化站花园(人工类功能型) | 第139-140页 |
·本章小结 | 第140-141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141-146页 |
·研究成果总结 | 第141-143页 |
·提出问题——当前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丢失了本质 | 第141页 |
·分析问题——明晰湿地、城市湿地、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 | 第141页 |
·解决问题——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总体策略 | 第141-142页 |
·细化研究——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天然类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策略 | 第142页 |
·实践——案例的研究和总结 | 第142-143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143页 |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启示意义和发展方向 | 第143-144页 |
·改变了人类对湿地(尤其是沼泽湿地)的思维定势 | 第143-144页 |
·为城市提供了一处富有自然气息的空间 | 第144页 |
·更新了人与野生生物之间的关系 | 第144页 |
·拓展了风景园林师的设计观——模拟自然演替进程的审美实践 | 第144页 |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发展方向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3页 |
附录 | 第153-168页 |
附一:26 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介绍(截至 2008 年 4 月) | 第153-166页 |
附二:常见湿地植物和水生花卉(以北京为例) | 第166-168页 |
图表目录 | 第168-177页 |
个人简介 | 第177-179页 |
导师简介 | 第179-181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81-183页 |
致谢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