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机械产品设计的知识服务关键技术研究
| 目录 | 第1-8页 |
| TABLE OF CONTENTS | 第8-11页 |
| 摘要 | 第1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6-28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 ·知识服务概述 | 第17-20页 |
| ·知识与知识管理 | 第17-18页 |
| ·面向产品设计的知识服务 | 第18-20页 |
| ·知识服务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 ·知识集成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知识整合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知识推送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 第2章 面向机械产品设计的知识服务体系 | 第28-38页 |
| ·设计人员知识需求的特征 | 第28-29页 |
| ·企业数据与知识管理的现状 | 第29-30页 |
| ·知识获取与知识应用服务模式 | 第30-33页 |
| ·面向产品设计的知识服务的体系架构 | 第33-36页 |
| ·知识资源层 | 第34页 |
| ·知识组织层 | 第34-35页 |
| ·知识供应层 | 第35-36页 |
| ·设计执行层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第3章 基于产品设计向导快速构建方法的知识集成 | 第38-60页 |
| ·以产品设计向导为载体的知识集成 | 第38-41页 |
| ·机械产品设计向导快速构建方法 | 第41-53页 |
| ·变型设计产品层次结构模型 | 第41-43页 |
| ·设计元素间知识约束关系 | 第43-45页 |
| ·基于知识约束的设计过程动态规划方法 | 第45-51页 |
| ·机械产品设计向导模型 | 第51-52页 |
| ·产品设计向导的快速构建过程 | 第52-53页 |
| ·设计向导快速开发平台 | 第53-54页 |
| ·实例分析 | 第54-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第4章 基于语义自动标注方法的装配体模型整合 | 第60-82页 |
| ·基于语义标注方法的知识整合框架 | 第60-62页 |
| ·基于标准语义结构的装配体模型语义标注方法 | 第62-69页 |
| ·模型语义识别方式分析 | 第62-63页 |
| ·装配体模型语义标注方法的逻辑流程 | 第63-65页 |
| ·标准语义结构与语义标签相关性分析 | 第65-66页 |
| ·标准语义结构与标注目标装配体相似性评价 | 第66-67页 |
| ·语义标签与标注目标装配体相关性评价 | 第67-69页 |
| ·装配体模型空间结构相似性评价算法 | 第69-74页 |
| ·装配体表示方法与相似性评价函数 | 第70-71页 |
| ·装配体相似性算法 | 第71-74页 |
| ·实例分析 | 第74-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5章 基于设计人员个性化需求的知识推送 | 第82-98页 |
| ·基于设计人员个性化需求的知识推送过程模型 | 第82-83页 |
| ·设计人员知识需求分析 | 第83-87页 |
| ·设计人员知识需求的建模 | 第83-84页 |
| ·设计人员知识复用行为分析 | 第84-85页 |
| ·记忆-遗忘规律对于用户轮廓演化影响分析 | 第85-87页 |
| ·设计人员知识需求获取方法 | 第87-92页 |
| ·设计人员知识复用行为建模 | 第87页 |
| ·任务轮廓的获取算法 | 第87-89页 |
| ·基于记忆与遗忘模型的知识对象可辨认性分析 | 第89-90页 |
| ·用户轮廓的获取算法 | 第90-92页 |
| ·知识推送引擎 | 第92-93页 |
| ·实例分析 | 第93-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第6章 知识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98-106页 |
| ·基于PLM的知识服务系统架构 | 第98-99页 |
| ·知识服务系统业务流程 | 第99-101页 |
| ·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第101-105页 |
| ·小结 | 第105-106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 结论 | 第106-107页 |
| 展望 | 第107-110页 |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110-11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2-122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2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与实践项目 | 第122-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英文论文 | 第124-136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