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6页 |
·太赫兹辐射 | 第13-14页 |
·太赫兹的产生 | 第14-20页 |
·光电导天线辐射源 | 第14-16页 |
·基于光学整流的太赫兹辐射 | 第16-19页 |
·激光等离子体诱导太赫兹辐射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页 |
·太赫兹的探测 | 第20-29页 |
·光电导天线探测 | 第21-23页 |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的太赫兹探测 | 第23-25页 |
·电光取样探测技术 | 第25-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太赫兹的应用 | 第29-33页 |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 | 第29-31页 |
·太赫兹成像技术 | 第31页 |
·基于太赫兹的无损探伤 | 第31-32页 |
·太赫兹在安全检测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 第32-33页 |
·选题的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33-35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33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33-34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双色飞秒脉冲产生太赫兹辐射 | 第36-55页 |
·非线性四波混频模型 | 第37-38页 |
·等离子体光电流模型 | 第38-41页 |
·实验测量双色飞秒脉冲的相位差 | 第41-44页 |
·双色飞秒脉冲在传输中的走离和补偿 | 第42-43页 |
·双色飞秒脉冲相位差的测量过程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偏振相互垂直的双色飞秒脉冲产生太赫兹 | 第46-49页 |
·偏振相互平行的双色飞秒脉冲产生太赫兹 | 第49-51页 |
·基于相位变化的太赫兹偏振控制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三章 基于分子排列的全光学太赫兹控制 | 第55-73页 |
·分子非绝热排列 | 第56-62页 |
·分子排列对分子折射率和电离截面的影响 | 第57-58页 |
·分子排列诱导的相位调制 | 第58-62页 |
·基于分子排列的太赫兹强度控制 | 第62-64页 |
·实验装置 | 第62-63页 |
·分子排列对太赫兹强度的控制 | 第63-64页 |
·基于相位调制的太赫兹全光控制 | 第64-72页 |
·实验装置 | 第65-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2页 |
·基于相位调制的太赫兹强度控制 | 第67-69页 |
·基于相位调制的太赫兹绝对相位控制 | 第69-70页 |
·基于相位调制的太赫兹偏振控制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和外加静电场的太赫兹产生控制 | 第73-81页 |
·实验装置 | 第7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4-80页 |
·外加静电场对太赫兹产生的影响 | 第74-77页 |
·激光等离子体对太赫兹产生的影响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5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