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商品房质量问题概述 | 第13-19页 |
| ·商品房、商品房质量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 ·商品房概念的界定 | 第13页 |
| ·商品房质量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概念界定 | 第14页 |
| ·我国商品房质量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14-19页 |
| ·法的价值—法理学意义上的理论研究 | 第15页 |
| ·生命健康权—宪法意义上的理论研究 | 第15-16页 |
| ·可持续发展—经济法意义上的理论研究 | 第16页 |
| ·保护购房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 第16-17页 |
| ·商品房产业发展的需要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我国商品房质量问题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 第19-31页 |
| ·商品房质量问题的分类 | 第19-21页 |
| ·按照商品房建设参与主体分类 | 第19-20页 |
| ·按照商品房质量的严重程度分类 | 第20-21页 |
| ·商品房质量问题的现状 | 第21-25页 |
| ·我国商品房质量问题的现状 | 第21-22页 |
| ·国外商品房质量问题的现状 | 第22-25页 |
| ·我国商品房质量问题产生之参与主体原因剖析 | 第25-31页 |
| ·房地产开发商 | 第25-26页 |
| ·勘察单位 | 第26-27页 |
| ·设计单位 | 第27页 |
| ·施工单位 | 第27-29页 |
| ·监管单位 | 第29页 |
| ·购房人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我国现行商品房质量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31-39页 |
| ·引发商品房质量问题的法律原因 | 第31-34页 |
| ·商品房质量的相关法律未发挥有效的作用 | 第31-32页 |
| ·执法不严 | 第32-33页 |
| ·司法公正需提高 | 第33页 |
| ·商品房买卖合同存在的弊端 | 第33-34页 |
| ·引发商品房质量问题的制度根源 | 第34-39页 |
| ·招标投标制度和资质审查制度不健全 | 第34-36页 |
| ·施工图文设计审查制度不完善 | 第36页 |
| ·商品房监理制度和质量保证制度不健全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我国商品房质量保障法律规制的对策 | 第39-53页 |
| ·加强我国商品房质量建设各主体的责任 | 第39-42页 |
| ·明确商品房质量的责任主体、归责原则以及责任期限的规定 | 第39-40页 |
| ·加强商品房建设各主体的法律责任 | 第40-42页 |
| ·引入招标投标全程公证制度 | 第42页 |
| ·招标投标公证制度法律化 | 第42页 |
| ·加强公证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 第42页 |
| ·完善资质审查制度 | 第42-43页 |
| ·完善资质审查制度的程序 | 第43页 |
| ·严格按照资质审查的条件进行审查 | 第43页 |
| ·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制度 | 第43-45页 |
|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 第44页 |
|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改革企业管理制度 | 第44页 |
| ·重视人才培养,做好宣传工作 | 第44-45页 |
| ·健全商品房监理制度 | 第45-46页 |
| ·明确监理单位的地位以及职责 | 第45页 |
| ·明确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 第45-46页 |
| ·提高监理单位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 第46页 |
| ·强化商品房验收制度 | 第46-47页 |
| ·强化商品房的竣工验收制度 | 第46-47页 |
| ·推行商品房验房师制度 | 第47页 |
| ·完善商品房的质量保证保险制度 | 第47-49页 |
| ·进一步明确工程强制险 | 第47-48页 |
| ·扩大工程强制险的适用范围 | 第48页 |
| ·明确保险责任、投保金额以及保险费 | 第48页 |
| ·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 第48-49页 |
| ·完善商品房买卖合同制度 | 第49-53页 |
| ·完善《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 第49-50页 |
| ·制定单行法 | 第50页 |
| ·加强司法规制 | 第50-51页 |
| ·强化行政规制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