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的叙事性设计方法研究--以中国电影交易产业中心规划及建筑设计为例
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国外叙事性空间设计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国内叙事性空间设计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城市空间与叙事性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空间设计理论综述 | 第22-24页 |
·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理论 | 第22页 |
·诺伯格·舒尔茨的场所理论 | 第22-23页 |
·人性化设计理论 | 第23-24页 |
·“此与彼”艺术的延展 | 第24页 |
·叙事性设计的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叙事性”概念引介的重要意义 | 第25-26页 |
·建筑学空间设计与叙事学的交集 | 第26-29页 |
·时空属性 | 第26-27页 |
·情节属性 | 第27-28页 |
·超现实属性 | 第28-29页 |
·叙事性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 | 第29-32页 |
·叙事性空间设计与符号学 | 第29-30页 |
·叙事性空间设计与场所——文脉分析理论 | 第30页 |
·叙事性空间设计与空间行为心理学 | 第30-31页 |
·叙事性空间设计与蒙太奇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城市空间的叙事性要素构成 | 第32-44页 |
·实体要素 | 第32-39页 |
·建筑 | 第32-34页 |
·城市空间的建筑类型 | 第32-33页 |
·建筑的情节塑造力 | 第33-34页 |
·广场 | 第34-36页 |
·功能型广场与场所型广场 | 第35页 |
·广场的感染力 | 第35-36页 |
·道路 | 第36-37页 |
·道路的双重作用 | 第36页 |
·情节发展的暗示与导向 | 第36-37页 |
·自然环境 | 第37-38页 |
·自然环境之山体 | 第37页 |
·自然环境之水体 | 第37-38页 |
·绿化、标志物与小品 | 第38-39页 |
·绿化的气氛烘托和视线隔离 | 第38页 |
·小品的点缀 | 第38-39页 |
·标志物的点缀 | 第39页 |
·叙事结构要素 | 第39-41页 |
·叙事三要素 | 第39-40页 |
·叙事主题 | 第40页 |
·叙事两过程 | 第40-41页 |
·心理感知要素 | 第41-44页 |
·“声”的空间叙事 | 第42页 |
·“光”的空间叙事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城市空间的叙事性设计过程与原则 | 第44-51页 |
·城市空间叙事性设计过程 | 第44-46页 |
·前期策划 | 第44页 |
·城市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 第44-45页 |
·确定主题情节的结构层次 | 第45-46页 |
·确定主题情节的表达方式 | 第46页 |
·城市空间叙事性表达原则 | 第46-49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46-47页 |
·主题性原则 | 第47页 |
·地域性原则 | 第47-48页 |
·艺术性原则 | 第48页 |
·关注人的视觉和心理特征 | 第48-49页 |
·以人为本原则 | 第49页 |
·城市空间叙事语言的语汇转换 | 第49-51页 |
·排列组合 | 第49-50页 |
·元素替换 | 第50页 |
·性质转换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城市空间的叙事性设计表达手法 | 第51-61页 |
·城市空间的叙事线索编排 | 第51-53页 |
·时间序列的叙事编排 | 第51-52页 |
·开放的空间序列叙事编排 | 第52页 |
·特定历程或逻辑关系的叙事编排 | 第52-53页 |
·城市空间节点的情节生成 | 第53-57页 |
·序幕——开始空间的叙事性表达 | 第53-55页 |
·发展——过渡空间的叙事性表达 | 第55页 |
·高潮——主体空间的叙事性表达 | 第55-56页 |
·尾声——结束空间的叙事性表达 | 第56-57页 |
·城市空间叙事的修辞手法 | 第57-61页 |
·悬念——变化体验时间 | 第57-58页 |
·逆转——叙事顺序的转换 | 第58页 |
·母体重复——对连贯性的消解与重构 | 第58-59页 |
·留白——“计白当黑”与“少即是多” | 第59页 |
·隐喻——空间引发的无穷联想 | 第59-61页 |
第六章 中国电影交易中心的空间叙事性解读 | 第61-70页 |
·中国电影交易中心概况 | 第61-64页 |
·项目背景 | 第61-62页 |
·区位概况 | 第62-64页 |
·设计理念 | 第64页 |
·总体布局 | 第64-66页 |
·功能分区 | 第64-65页 |
·公共空间开放系统 | 第65-66页 |
·道路交通系统 | 第66页 |
·空间的叙事性设计表达 | 第66-70页 |
·电影交易核心区 | 第66-67页 |
·影视创作工作室区 | 第67-68页 |
·古堡式酒店区 | 第68-69页 |
·休闲运动娱乐区 | 第69-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