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 第9-14页 |
(一)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概述 | 第9-12页 |
1. 股东代表诉讼的概念 | 第9-10页 |
2. 股东代表诉讼的特征 | 第10-11页 |
3. 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 | 第11页 |
4. 股东代表诉讼与代表人诉讼的区别 | 第11-12页 |
(二)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发展及沿革 | 第12-13页 |
(三)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价值 | 第13-14页 |
1. 事后救济功能 | 第13页 |
2. 事前预防功能 | 第13-14页 |
二、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现状及分析 | 第14-17页 |
(一)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4页 |
(二)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4-17页 |
1. 前置程序问题 | 第14-15页 |
2. 原告主体资格问题 | 第15页 |
3. 被告范围规定笼统,不明确 | 第15页 |
4. 公司的法律地位未做出规定 | 第15-16页 |
5. 管辖不明确 | 第16页 |
6. 中小股东举证困难 | 第16-17页 |
三、美国和日本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给予我国的启示 | 第17-28页 |
(一)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分析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 第17-23页 |
1.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历史演进以及发展 | 第17-18页 |
2.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18-22页 |
3. 美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给我国的启示 | 第22-23页 |
(二)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分析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 第23-28页 |
1.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历史演进以及发展 | 第23-24页 |
2.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内容 | 第24-27页 |
3. 日本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给我国的启示 | 第27-28页 |
四、完善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28-32页 |
(一)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诉讼主体问题 | 第28-30页 |
1. 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原告主体资格 | 第28-29页 |
2. 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被告范围 | 第29页 |
3. 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 第29-30页 |
(二) 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程序问题 | 第30-32页 |
1. 股东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 | 第30页 |
2. 股东代表诉讼中的诉讼担保 | 第30-32页 |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后记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