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监察、监督论文

政府不作为监督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6页
 (一)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第9-11页
  1. 选题背景第9-10页
  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3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2. 研究方法第14页
 (四)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第14-16页
  1. 研究创新点第14-15页
  2. 研究不足第15-16页
一、政府不作为及政府不作为监督的理论依据第16-24页
 (一) 政府不作为概述第16-21页
  1. 政府不作为的概念第16-18页
  2. 政府不作为的特征第18-19页
  3. 政府不作为的根源第19-20页
  4. 政府不作为的危害第20-21页
 (二) 政府不作为监督的理论依据第21-24页
  1. 人性分析学说第21页
  2. 人民主权说第21-22页
  3. 分权制衡思想第22页
  4. 公共选择理论第22-24页
二、政府不作为监督机制发展现状第24-28页
 (一) 监督机制静态构成分析第24-25页
 (二) 监督机制动态运行分析第25-26页
 (三) 各监督主体监督权行使状况分析第26-28页
三、政府不作为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8-34页
 (一) 政府不作为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第28-31页
  1. 监督权行使不充分第28-30页
  2. 监督整合力度不高第30页
  3. 事后监督较多第30-31页
 (二) 造成监督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4页
  1. 监督意识和能力不高第31-32页
  2. 党政不分的领导体制第32页
  3. 监督法律供给不足第32-34页
四、完善政府不作为监督机制的对策建议第34-41页
 (一) 强化监督主客体监督意识第34页
 (二) 强化各监督主体的监督职能第34-38页
  1. 充分发挥政党监督作用第34-35页
  2. 完善人大监督方式第35-36页
  3. 提高行政监察部门的独立性第36页
  4. 加强公众监督第36页
  5. 强化新闻媒体监督第36-37页
  6. 增强网络舆论监督第37-38页
 (三) 强化各监督主体监督权的协调和配合第38页
 (四) 完善监督的制度体系第38-41页
  1. 政务公开制度第38-39页
  2. 行政问责制度第39-40页
  3. 引咎辞职制度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内蒙古社会矛盾预警机制的建立
下一篇:我国乡镇公务员激励机制问题研究--以宁城县部分乡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