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5页 |
·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点及致病性 | 第11-13页 |
·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 | 第11-12页 |
·大肠埃希菌的病原学特点 | 第12-13页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 | 第13-14页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生物化学耐药机制 | 第13-14页 |
·ESBLs的检测方法 | 第14-17页 |
·表型确证实验 | 第15页 |
·三维试验 | 第15-16页 |
·仪器法 | 第16页 |
·蛋白质分析 | 第16页 |
·基因检测 | 第16-17页 |
·ESBLs的分类、分布及特性 | 第17-22页 |
·TEM酶 | 第18-19页 |
·SHV酶 | 第19-20页 |
·CTX-M酶 | 第20-21页 |
·OXA酶 | 第21-22页 |
·其它ESBLs | 第22页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易感因素 | 第22页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防控措施 | 第22-23页 |
·加强对ESBLs的实验室检测 | 第22页 |
·加强对病房的管理:针对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 | 第22-23页 |
·针对高危人群应严格监控环境,减少有创治疗,加强支持疗法,提高患者免疫力 | 第23页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第23页 |
·加强药政管理 | 第23页 |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章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 第25-37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临床资料 | 第25页 |
·质控菌株 | 第25页 |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7页 |
·菌种的分离及培养 | 第26页 |
·鉴定的基本操作过程 | 第26-27页 |
·ESBLs的检测 | 第27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结果 | 第27-33页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现状 | 第27-29页 |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 | 第29-33页 |
·讨论 | 第33-37页 |
第三章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分析 | 第37-48页 |
·实验材料 | 第37-39页 |
·临床资料 | 第37-38页 |
·主要试剂 | 第38页 |
·主要仪器 | 第38-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2页 |
·细菌的培养 | 第39页 |
·LB培养基的制备 | 第39页 |
·菌液的制备 | 第39页 |
·DNA提取 | 第39-41页 |
·PCR扩增 | 第41页 |
·PCR产物检测 | 第41-42页 |
·聚类分析 | 第42页 |
·结果 | 第42-45页 |
·细菌基因组的提取结果 | 第42-43页 |
·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 第43-44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