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植物性食品天然防腐剂的研究 | 第10-12页 |
| ·植物性食品天然防腐剂种类及应用 | 第10-11页 |
| ·植物性食品天然防腐剂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 第11-12页 |
| ·花生壳的应用现状 | 第12-13页 |
| ·木犀草素的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 ·木犀草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 第13页 |
| ·木犀草素的药理功能 | 第13-15页 |
| ·木犀草素含量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 ·花生壳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及纯化方法 | 第16-19页 |
| ·花生壳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方法 | 第16-18页 |
| ·花生壳中黄酮类物质的纯化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及前景分析 | 第19页 |
| ·选题依据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研究意义及前景分析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HPLC 测定花生壳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含量 | 第21-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 ·仪器 | 第21-22页 |
| ·花生壳提取液的制备 | 第22页 |
| ·色谱条件 | 第22-23页 |
| ·质谱条件 | 第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27页 |
| ·样品分析 | 第23-25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26页 |
| ·花生壳中木犀草素提取量的测定及计算 | 第26页 |
| ·精密度实验 | 第26页 |
| ·稳定性实验 | 第26-27页 |
| ·重复性实验 | 第27页 |
| ·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27页 |
| ·结论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以抗菌效果为指标花生壳中木犀草素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29-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 ·花生壳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及抗菌作用的研究 | 第30-31页 |
| ·花生壳不同辅助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及抗菌作用的研究 | 第31-32页 |
| ·花生壳提取物抗菌作用的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 ·木犀草素含量测定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 ·花生壳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及抗菌作用的研究 | 第33-35页 |
| ·花生壳不同辅助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及抗菌作用的研究 | 第35-37页 |
| ·回流提取花生壳木犀草素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 第37-42页 |
| ·结论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花生壳提取物的分离纯化及抗菌物质的确定 | 第44-5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 ·花生壳提取物的制备 | 第45页 |
| ·树脂的预处理与装柱 | 第45-46页 |
| ·静态吸附及解析实验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4页 |
|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46-47页 |
| ·样液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样液中乙醇体积分数对吸附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样液不同 pH 值对吸附的影响 | 第49页 |
| ·不同乙醇体积分数对解析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不同 pH 对解析的影响 | 第50页 |
| ·动态解析实验 | 第50-51页 |
| ·最优条件的确定及纯化物的制备 | 第51页 |
| ·不同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对动态解析的影响 | 第51-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花生壳提取物抗菌的菌种差异和方式研究 | 第55-6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 ·实验材料 | 第55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55-56页 |
|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 ·滤纸片法测定花生壳提取物对不同菌种抗菌差异 | 第57-59页 |
| ·平板计数法测定花生壳提取物对不同菌种抗菌差异 | 第59页 |
| ·花生壳提取物的 MIC 及 MBC 的测定 | 第59-60页 |
| ·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方式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63-65页 |
|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 ·创新点 | 第64页 |
| ·展望 | 第64-65页 |
| 附录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