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醇(醇、羟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论文--脂肪族醇论文

草酸二甲酯加氢制乙二醇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1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第9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9-1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乙二醇的性质及应用第11页
   ·乙二醇生产方法第11-16页
     ·石油路线工艺第11-13页
     ·煤化路线第13-16页
   ·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工艺第16-17页
   ·草酸酯加氢机理第17页
   ·草酸酯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7-19页
     ·均相加氢工艺第17页
     ·非均相加氢工艺第17-19页
   ·铜基催化剂作用机理第19页
   ·铜基催化剂寿命及失活第19-21页
第三章 实验部分第21-27页
   ·实验试剂第21页
   ·反应原理第21-22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22-23页
     ·Cu/SiO_2催化剂第22页
     ·Cu 介孔催化剂第22-23页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23页
   ·实验评价方法第23-26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26-27页
     ·X-射线衍射(XRD)第26页
     ·程序升温还原(TPR)第26页
     ·比表面积及结构测定(BET)第2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6页
     ·热重分析(TGA)第26-27页
第四章 制备工艺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27-40页
   ·铜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27-29页
     ·不同含量铜催化剂活性评价第27-28页
     ·不同含量铜催化剂 XRD 表征第28-29页
   ·溶液 pH 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第29-30页
   ·蒸氨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30-33页
     ·不同蒸氨温度催化剂性能评价第30-32页
     ·不同蒸氨温度催化剂 XRD 表征第32-33页
   ·不同载体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33页
     ·不同载体催化剂制备第33页
     ·不同载体催化剂评价第33页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33-34页
     ·不同焙烧温度下的催化剂的活性分析第33-34页
     ·催化剂的 TG 分析第34页
   ·还原温度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第34-37页
     ·催化剂的评价第34-35页
     ·还原温度随空速变化第35-36页
     ·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还原(TPR)第36-37页
   ·结果与讨论第37-38页
     ·铜硅孔雀石的形成第37页
     ·蒸氨温度的影响第37页
     ·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存在形式第37-38页
     ·Cu/SiO_2催化剂加氢的活性理论第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五章 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0-44页
   ·反应温度第40页
   ·反应压力第40-41页
   ·空速第41-42页
   ·H_2/DMO 氢酯摩尔比第42-43页
   ·转化率选择性随反应时间变化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六章 助剂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4-53页
   ·助剂 B第44-47页
     ·Cu-B /SiO_2催化剂的制备第44页
     ·Cu-B/SiO_2催化剂的评价第44-47页
     ·Cu-B /SiO_2催化剂 XRD 表征第47页
   ·助剂 La第47-50页
     ·Cu - La /SiO_2催化剂的制备第48页
     ·Cu - La /SiO_2催化剂的评价第48-49页
     ·Cu-La /SiO_2催化剂 XRD 表征第49-50页
     ·添加助剂 La 的催化剂 TPR第50页
   ·助剂 Zn第50-52页
     ·Cu-Zn /SiO_2催化剂的制备第50-51页
     ·Cu-Zn /SiO_2催化剂的评价第51页
     ·Cu-Zn /SiO_2催化剂的 XRD 表征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七章 催化剂较长周期考核及失活分析第53-57页
   ·催化剂 300h 性能评价第53页
   ·催化剂失活的研究第53-56页
     ·失活催化剂的 XRD第54-55页
     ·失活催化剂的 TG 分析第55页
     ·失活催化剂的 SEM第55-56页
     ·失活样催化剂的物理性质第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八章 结论第57-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64-65页
详细摘要第65-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S模式的石化工艺管道安装管理系统研究
下一篇:甲醇汽油稳定性与蒸发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