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三、自己的见解 | 第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基本框架 | 第17-1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第四节 本文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 第18-19页 |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 | 第18页 |
二、本文存在的不足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一、乡村 | 第19-20页 |
二、乡村治理 | 第20-21页 |
三、审计监督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一、治理理论 | 第23-24页 |
二、村民自治理论 | 第24-26页 |
三、审计与乡村治理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审计支持乡村治理的现状、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7-36页 |
第一节 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2页 |
一、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1页 |
二、乡村治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31-32页 |
第二节 乡村治理引入审计监督的必要性 | 第32-34页 |
一、是密切乡村干群关系,实现乡村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 第32-33页 |
二、是加强支农资金审计,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的迫切需要 | 第33页 |
三、是规范村级财务审计,提高财务会计执行力的有效方式 | 第33页 |
四、是强化乡村环境审计,推动乡村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乡村治理引入审计监督的可行性 | 第34-36页 |
一、有关法律法规为乡村治理引入审计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 | 第34-35页 |
二、审计与治理理论为乡村治理引入审计监督提供了理论支撑 | 第35页 |
三、“三农”审计实践为乡村治理引入审计监督积累了丰富经验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三位一体”的乡村治理审计支持模式构建 | 第36-55页 |
第一节 乡村治理审计支持模式构建原则 | 第36-40页 |
一、现行乡村审计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 第36-38页 |
二、“三位一体”审计支持模式构建原则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内部审计支持乡村治理的模式构建 | 第40-45页 |
一、乡村治理引入内部审计的需求分析 | 第40-41页 |
二、内部审计参与乡村治理的组织模式设计 | 第41-43页 |
三、内部审计支持乡村治理的功能定位 | 第43页 |
四、内部审计支持乡村治理的职责范围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政府审计支持乡村治理的模式构建 | 第45-51页 |
一、乡村治理引入政府审计的需求分析 | 第45-46页 |
二、政府审计参与乡村治理的组织模式创新 | 第46-48页 |
三、政府审计支持乡村治理的功能定位 | 第48页 |
四、政府审计支持乡村治理的职责范围 | 第48-51页 |
第四节 社会审计支持乡村治理的模式构建 | 第51-55页 |
一、乡村治理引入社会审计的需求分析 | 第52页 |
二、社会审计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制度设计 | 第52-53页 |
三、社会审计支持乡村治理的功能定位 | 第53页 |
四、社会审计支持乡村治理的业务范围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审计支持乡村治理的保障机制 | 第55-59页 |
第一节 基于乡村治理的审计法律法规建设 | 第55-56页 |
一、审计法律建设 | 第55页 |
二、审计法规建设 | 第55-56页 |
三、审计准则建设 | 第56页 |
第二节 基于乡村治理的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 第56-57页 |
一、运用激励机制,壮大乡村审计人才队伍力量 | 第56-57页 |
二、加强教育培训,优化乡村审计人才队伍结构 | 第57页 |
第三节 基于乡村治理的审计信息化建设 | 第57-59页 |
一、推进乡村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 | 第57-58页 |
二、加快乡村审计信息化软件开发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基于乡村治理的审计案例分析 | 第59-64页 |
第一节 案例背景介绍 | 第59-60页 |
第二节 案例评析 | 第60-64页 |
一、审计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二、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 第62-63页 |
三、审计建议 | 第63页 |
四、案例评析 | 第63-64页 |
结束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