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附图索引 | 第12页 |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 1 本文研究的目的,对国民经济或学术上的意义,国内外动态和发展趋势 | 第13-2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2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 第21-25页 |
| ·当前研究的缺陷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25-26页 |
| 2 本文研究的内容,设计方案、预期效果 | 第26-30页 |
| ·论文的结构及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 ·研究思路和效果 | 第27页 |
| ·研究框架 | 第27-28页 |
| ·本研究的创新和局限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产业安全与农业产业安全 | 第30-38页 |
| 1 产业安全的内涵 | 第30页 |
| 2 用模型诠释产业安全 | 第30-35页 |
| ·基本假设 | 第30页 |
| ·基本理论模型 | 第30-32页 |
| ·最佳产业安全状态的确定 | 第32-34页 |
| ·产业安全水平的测度 | 第34-35页 |
| 3 农业产业安全 | 第35-37页 |
| ·农业产业安全的定义 | 第35页 |
| ·农业产业安全的决定因素 | 第35页 |
| ·农业产业安全体系的基本框架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影响 | 第38-71页 |
| 1 按照“WTO”规则,调整农业政策 | 第38-42页 |
| ·调整农业法律法规 | 第38-39页 |
| ·调整国内支持政策 | 第39-41页 |
| ·农产品关税配额管理 | 第41页 |
| ·调整农产品食品卫生安全政策 | 第41-42页 |
| ·减让农产品进口关税 | 第42页 |
| 2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生产的变化 | 第42-48页 |
| ·我国粮食生产的变化 | 第42-45页 |
| ·其它主要农产品生产发展状况 | 第45-48页 |
| 3 加入“WTO”对我国农业贸易的影响 | 第48-51页 |
|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变化情况 | 第48-50页 |
| ·加入WTO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伙伴的影响 | 第50-51页 |
| 4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生产者的影响 | 第51-52页 |
| 5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及产生的安全风险 | 第52-64页 |
|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 | 第52-55页 |
|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农业产业安全带来的风险 | 第55-64页 |
| 6 展望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与新一轮WTO谈判 | 第64-69页 |
| ·展望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 | 第64-67页 |
| ·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WTO谈判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四章 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评估与预警 | 第71-112页 |
| 1 中国农业现状 | 第71-77页 |
| ·食物与社会生态平衡系统中面临5个方面的矛盾 | 第72-74页 |
| ·食物社会生态平衡系统中存在的“三个不可逆转” | 第74页 |
| ·中国农业资源的优势与劣势 | 第74-77页 |
| 2 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状况及竞争因素分析 | 第77-86页 |
|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状况 | 第77-78页 |
| ·价格竞争因素分析 | 第78-80页 |
| ·质量竞争因素分析 | 第80-86页 |
| 3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评估 | 第86-106页 |
| ·产业安全评估指标体系 | 第86-89页 |
| ·对中国农业安全度的估算 | 第89-94页 |
| ·湖南农业产业安全度的初步估算 | 第94-106页 |
| 4 农业产业安全预警 | 第106-109页 |
| ·产业安全预警的涵义 | 第106页 |
| ·建立农业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的紧迫性 | 第106页 |
| ·农业产业安全预警的阶段 | 第106-107页 |
| ·农业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的执行 | 第107-109页 |
| 5 中国农业产业安全危机的事发、事后管理 | 第109-111页 |
| ·中国产业安全危机的特征 | 第109-110页 |
| ·政府是产业安全危机管理的主体 | 第110页 |
| ·农业产业安全危机事发、事后管理的构想 | 第110-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 第五章 维护农业产业安全的国际经验 | 第112-118页 |
| 1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何保护农业 | 第112-113页 |
| ·欧盟、美国、日本等对农业的扶持政策 | 第112-113页 |
| ·欧盟、美国、日本等对农产品的贸易保护 | 第113页 |
| 2 发展中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措施 | 第113-115页 |
| ·创造条件,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 第113-114页 |
| ·大量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关税等措施保护国内农业 | 第114页 |
| ·实行适度的政府配售和购销价格政策,保护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 第114页 |
| ·建立产供销一体化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出口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外向型发展 | 第114-115页 |
| ·加大农业投资和补贴,提供农业信贷优惠,支持农业发展 | 第115页 |
| 3 世界各国农业保护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115-117页 |
| ·完善合规性贸易壁垒体系,有效保护农业 | 第115-116页 |
| ·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内需并重 | 第116页 |
| ·重视对农业的合理支持,利用世贸组织程序性规定,加强国内农业保护 | 第116页 |
| ·加强对本国地方名特农产品的品牌保护,加强农业人才的培养 | 第116-117页 |
| ·应用灵活性和多样化的保护手段 | 第1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 第六章 构建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防火墙” | 第118-137页 |
| 1 在WTO《农业协议》条件下,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 第118-132页 |
| ·全面深化农业体制改革 | 第118-119页 |
|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 第119-121页 |
| ·增加国家财政支持和农业税制改革的力度,合理利用外资 | 第121-124页 |
| ·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出口 | 第124-126页 |
| ·建立农业创新体系 | 第126-128页 |
| ·实行乡镇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加速农村城市化建设 | 第128-130页 |
| ·建立农业保障体系 | 第130-131页 |
| ·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131-132页 |
| 2 维护我国农业产业安全的政策保障 | 第132-136页 |
| ·树立新的国家产业安全观 | 第132-133页 |
| ·健全法规体系,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 第133-134页 |
| ·统一规划农业产业安全体系,建立专门的产业安全机构 | 第134页 |
| ·做好农业产业损害风险评估工作,建立灵敏有效的产业安全预警系统 | 第134-135页 |
| ·充分利用WTO贸易救济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保障产业安全 | 第135页 |
| ·用好用足WTO赋予的特殊和差别待遇,积极进行发展战略和贸易政策的调整 | 第135-136页 |
| ·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利用决策机制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 第136页 |
| ·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出口国家、出口产品多元化 | 第1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 研究结论及研究趋势展望 | 第137-1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150页 |
| 附录一:案例:“中国反贸易壁垒第一案”—“中国紫菜出口日本案” | 第150-153页 |
| 附录二:《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的影响调查问卷》 | 第153-155页 |
| 致谢 | 第155-156页 |
| 作者简历 | 第156-157页 |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 第157-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