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对民意的表达与歪曲
论文创新点 | 第1-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9页 |
·问题的缘起 | 第13-17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7-25页 |
·谣言与网络谣言 | 第17-22页 |
·民意与网络民意 | 第22-25页 |
·研究创新与研究背景 | 第25-29页 |
2 谣言的网络转向 | 第29-50页 |
·谣言是一种特殊的信息 | 第29-40页 |
·谣言概念的梳理 | 第29-34页 |
·谣言传播动机 | 第34-36页 |
·谣言传播的社会性 | 第36-38页 |
·当代谣言以网络为主要传播渠道 | 第38-40页 |
·网络谣言的特点 | 第40-50页 |
·网络谣言传播的高效性 | 第40-44页 |
·网络传播谣言的便捷性 | 第44-48页 |
·网络谣言传播主体匿名性 | 第48-50页 |
3 网络谣言与民意的关系 | 第50-85页 |
·网络谣言中的民意成分 | 第50-64页 |
·民意的多重含义 | 第50-59页 |
·网络谣言中民意成分的形成 | 第59-64页 |
·话语民主理论关照下的网络谣言 | 第64-75页 |
·话语民主与民意 | 第64-65页 |
·话语民主的理论来源 | 第65-67页 |
·话语民主场域之演变:网络话语民主 | 第67-72页 |
·网络话语民主中的谣言 | 第72-75页 |
·网络谣言作为一种“反权力”的民意抗争 | 第75-85页 |
·网络谣言是对政府话语权威的一种反抗 | 第76-81页 |
·网络谣言对大众媒介话语霸权的抗争 | 第81-85页 |
4 网络谣言表达民意前提及民意体现 | 第85-104页 |
·网络谣言形成民意的前提条件 | 第85-92页 |
·公共信息不透明 | 第85-88页 |
·潜在民意与网络谣言具有一致性 | 第88-90页 |
·正常的民意表达渠道不畅通 | 第90-92页 |
·民意在网络谣言中的体现 | 第92-104页 |
·关于社会民生事务的网络谣言及民意表现 | 第92-97页 |
·对政府的民意监督 | 第97-100页 |
·关于司法的网络谣言及民意体现 | 第100-101页 |
·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及民意体现 | 第101-104页 |
5 网络谣言对民意的歪曲 | 第104-126页 |
·网络谣言表达民意的缺陷 | 第104-107页 |
·网络谣言与民意正义理念相悖 | 第104-106页 |
·网络谣言放大了民意的消极作用 | 第106-107页 |
·网络谣言对舆论的误导 | 第107页 |
·网络环境下谣言对民意歪曲路径 | 第107-118页 |
·“从众流瀑”压力下的民意趋同 | 第108-111页 |
·网络群体的“自我孤立”对民意交流的阻碍 | 第111-116页 |
·非理性的谣言传播加剧民意歪曲 | 第116-118页 |
·网络谣言加剧民意冲突 | 第118-126页 |
·网络谣言的工具性运用 | 第118-122页 |
·网络谣言致使社会矛盾激化 | 第122-126页 |
6 网络谣言传播的管控 | 第126-141页 |
·建立网络谣言的社会防控机制 | 第126-134页 |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 第126-129页 |
·建立网络谣言预警制度 | 第129-131页 |
·建立网络谣言的辟谣机制 | 第131-134页 |
·以法律手段控制网络谣言传播 | 第134-141页 |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谣言传播的控制 | 第134-135页 |
·我国刑法等法律法规对网络谣言的限制与制裁 | 第135-136页 |
·“两高”关于网络谣言案件司法解释的意义与局限 | 第136-139页 |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控制网络谣言蔓延 | 第139-141页 |
7 结语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1页 |
攻博期间发表科研成果目录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