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障性住房中公共租赁房制度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公共租赁房的一般理论概述 | 第16-23页 |
·公共租赁房的概念 | 第16页 |
·公共租赁房的生成动因 | 第16-19页 |
·住房需求理论 | 第16-18页 |
·政府干预理论 | 第18-19页 |
·公共租赁房供给理论的新发展 | 第19-23页 |
·住房过滤理论 | 第19-21页 |
·公平分配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我国公共租赁房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必要性 | 第23-32页 |
·公共租赁房制度的提出 | 第23-24页 |
·我国公共租赁房制度的现行政策和实践情况 | 第24-30页 |
·我国各地公共租赁房的现行政策 | 第24-27页 |
·我国公共租赁房的实践情况 | 第27-30页 |
·公共租赁房制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 第30页 |
·建立和完善我国公共租赁房制度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基于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需要 | 第30-31页 |
·基于多层次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的需求 | 第31页 |
·基于弥补租赁市场发展的需要 | 第31-32页 |
第4章 发达地区和国家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经验借鉴 | 第32-40页 |
·香港的租赁性公共住房制度—公屋制度 | 第32-34页 |
·香港公屋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香港公屋制度的管理机制 | 第33-34页 |
·新加坡的公共租赁房制度 | 第34-35页 |
·新加坡组屋的发展 | 第34-35页 |
·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 | 第35页 |
·其他国外发达国家的租赁性住房制度 | 第35-37页 |
·住房供应 | 第36页 |
·房租补贴 | 第36-37页 |
·经验与启示 | 第37-40页 |
·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住房保障提供了保证 | 第37-38页 |
·住房供应体系要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 第38页 |
·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要以市场为基础 | 第38页 |
·住房保障的手段要多元化 | 第38-40页 |
第5章 我国公共租赁房制度体系的构建 | 第40-56页 |
·公共租赁房的融资模式 | 第40-44页 |
·公共租赁房融资模式的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我国公共租赁房融资模式的选择比较 | 第43-44页 |
·公共租赁房房源的筹集 | 第44-48页 |
·公共租赁房房源建设机制 | 第44-47页 |
·公共租赁房的房源收购或回购 | 第47页 |
·公共租赁房房源的社会化筹集 | 第47-48页 |
·公共租赁房配租标准 | 第48-52页 |
·公共租赁房配租标准的影响因素 | 第48-51页 |
·公共租赁房配租标准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2页 |
·公共租赁房的体制 | 第52-56页 |
·公共租赁房申请条件 | 第53页 |
·公共租赁房的监督管理体制 | 第53-54页 |
·公共租赁房的退出机制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6-61页 |
·基本结论 | 第56页 |
·政策建议 | 第56-61页 |
·扩大公共租赁房的保障方式,实现多种方式共同保障 | 第57页 |
·创新融资手段,多渠道融资 | 第57-58页 |
·完善公共租赁房的管理体制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