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虫草的人工培育研究及有效成份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2页 |
1 冬虫夏草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冬虫夏草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冬虫夏草化学成份及药理功效研究 | 第12-14页 |
2 蛹虫草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蛹虫草概况 | 第14-15页 |
·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 | 第15-18页 |
·虫草素 | 第15-17页 |
·虫草多糖 | 第17-18页 |
·虫草酸 | 第18页 |
·蛹虫草人工培育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温、湿度条件 | 第18-19页 |
·光照强度及时间的条件 | 第19页 |
3 蚕虫草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菌种 | 第20页 |
·不同的剂型及接种的方法 | 第20页 |
·蚕虫草成分分析 | 第20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供试菌株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3-29页 |
·最佳菌种和接种方法的筛选 | 第23-25页 |
·蛹虫草液体菌种的培养 | 第23页 |
·最佳菌种的筛选 | 第23页 |
·最佳接种方法的筛选 | 第23-25页 |
·死蚕蚕体处理方法的筛选及生长条件的优化 | 第25页 |
·死蚕蚕体处理方法的筛选 | 第25页 |
·死体蚕虫草生长环境的优化 | 第25页 |
·活体蚕虫草人工培育条件的优化 | 第25-27页 |
·蚕体表面灭菌方法的优化 | 第25-26页 |
·前期培养温度的优化 | 第26页 |
·低温培养的时间的优化 | 第26页 |
·注射量的优化 | 第26页 |
·培养土的筛选 | 第26页 |
·培养土含水量的优化 | 第26-27页 |
·蚕虫草主要成分的检测及分析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9-44页 |
1 最佳菌种和接种方法筛选的结果 | 第29-31页 |
·最佳菌种的筛选 | 第29-30页 |
·死体蚕虫草菌种的筛选 | 第29-30页 |
·活体蚕菌种的筛选 | 第30页 |
·最佳接种方法的筛选 | 第30-31页 |
2 死蚕蚕体处理方法的筛选及生长环境的优化结果 | 第31-34页 |
·死蚕蚕体处理方法的筛选 | 第31页 |
·死蚕蚕虫草生长环境的优化 | 第31-33页 |
·菌丝生长阶段 | 第31-32页 |
·子实体生长阶段 | 第32-3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3-34页 |
3 活体蚕处理方法的筛选及生长环境优化 | 第34-39页 |
·蚕体表面灭菌方法的优化 | 第34-35页 |
·前期培养温度的优化 | 第35-36页 |
·低温培养时间的优化 | 第36页 |
·注射量的优化 | 第36-37页 |
·培养土的筛选 | 第37-38页 |
·培养土含水量的优化 | 第3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8-39页 |
4 蚕虫草主要成分的检测及分析 | 第39-4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3-44页 |
总结、创新与展望 | 第44-46页 |
1 总结 | 第44页 |
2 创新 | 第44页 |
3 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附录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