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研究述评 | 第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生态敏感区的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生态敏感区的涵义 | 第16页 |
·狭义生态敏感区 | 第16页 |
·广义生态敏感区 | 第16页 |
·生态敏感区主要类型 | 第16-17页 |
·自然保护型 | 第16-17页 |
·环境改替型 | 第17页 |
·用地控制型 | 第17页 |
·污染影响型 | 第17页 |
·资源储备型 | 第17页 |
·生态敏感区的特征 | 第17-18页 |
·敏感性 | 第17页 |
·不稳定性 | 第17-18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1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环境资源经济学理论 | 第19页 |
·生态经济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1-34页 |
·娄底市基础概况 | 第21-25页 |
·人口民族 | 第21页 |
·地质地貌 | 第21-23页 |
·气候水文 | 第23页 |
·矿产资源 | 第23-24页 |
·文化名胜 | 第24-25页 |
·娄底市社会经济情况概况 | 第25-26页 |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状况横向分析 | 第26-27页 |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状况纵向分析 | 第27-29页 |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 | 第29-34页 |
·城市基础建设相对落后 | 第29-30页 |
·城市土地资源危机 | 第30页 |
·城市水资源短缺 | 第30页 |
·城市环境质量恶化 | 第30-31页 |
·城市绿地系统缺乏 | 第31-32页 |
·农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综合评价分析 | 第34-49页 |
·评价单元划分 | 第34页 |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程序 | 第34-36页 |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34-35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 | 第35-36页 |
·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 | 第36-38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 | 第37-38页 |
·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38-45页 |
·权重方法的确定 | 第38-41页 |
·评价等级方法确定 | 第41-45页 |
·评价结果 | 第45-49页 |
·权重确定及等级划分 | 第45-47页 |
·评价结果合理性检验 | 第47页 |
·评价结论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与利用对策 | 第49-55页 |
·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立良好的人居环境 | 第49页 |
·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解化土地资源危机 | 第49-50页 |
·实施水资源节约型生态建设 | 第50-51页 |
·加大环境质量改造力度 | 第51-52页 |
·娄底市大气污染整治 | 第51页 |
·城市污水治理 | 第51页 |
·城市工业较大固体污染物的再利用 | 第51-52页 |
·构建一体化城市绿地系统 | 第52-53页 |
·生态控制区绿地 | 第52页 |
·公共绿地 | 第52页 |
·防护绿地 | 第52页 |
·生产绿地以及附属绿地 | 第52-53页 |
·加强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 | 第53-54页 |
·合理使用农药 | 第53-54页 |
·加强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 | 第54页 |
·建立综合监测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