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2页
     ·研究目的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4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12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12-14页
     ·研究述评第14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生态敏感区的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第16-21页
   ·生态敏感区的涵义第16页
     ·狭义生态敏感区第16页
     ·广义生态敏感区第16页
   ·生态敏感区主要类型第16-17页
     ·自然保护型第16-17页
     ·环境改替型第17页
     ·用地控制型第17页
     ·污染影响型第17页
     ·资源储备型第17页
   ·生态敏感区的特征第17-18页
     ·敏感性第17页
     ·不稳定性第17-18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18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19页
     ·环境资源经济学理论第19页
     ·生态经济理论第19-21页
第三章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1-34页
   ·娄底市基础概况第21-25页
     ·人口民族第21页
     ·地质地貌第21-23页
     ·气候水文第23页
     ·矿产资源第23-24页
     ·文化名胜第24-25页
   ·娄底市社会经济情况概况第25-26页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现状分析第26-29页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状况横向分析第26-27页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状况纵向分析第27-29页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分析第29-34页
     ·城市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第29-30页
     ·城市土地资源危机第30页
     ·城市水资源短缺第30页
     ·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第30-31页
     ·城市绿地系统缺乏第31-32页
     ·农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第32-34页
第四章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综合评价分析第34-49页
   ·评价单元划分第34页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程序第34-36页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第34-35页
     ·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第35-36页
   ·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第36-38页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6-37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化第37-38页
   ·评价方法的选取第38-45页
     ·权重方法的确定第38-41页
     ·评价等级方法确定第41-45页
   ·评价结果第45-49页
     ·权重确定及等级划分第45-47页
     ·评价结果合理性检验第47页
     ·评价结论第47-49页
第五章 娄底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与利用对策第49-55页
   ·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立良好的人居环境第49页
   ·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解化土地资源危机第49-50页
   ·实施水资源节约型生态建设第50-51页
   ·加大环境质量改造力度第51-52页
     ·娄底市大气污染整治第51页
     ·城市污水治理第51页
     ·城市工业较大固体污染物的再利用第51-52页
   ·构建一体化城市绿地系统第52-53页
     ·生态控制区绿地第52页
     ·公共绿地第52页
     ·防护绿地第52页
     ·生产绿地以及附属绿地第52-53页
   ·加强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利用第53-54页
     ·合理使用农药第53-54页
     ·加强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第54页
   ·建立综合监测体系,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个人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nton氧化法降解水溶液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研究
下一篇: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在黄瓜地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在土壤中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