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业节能区际差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工业节能基本理论 | 第19-3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3页 |
·气候变化 | 第19-20页 |
·资源与环境问题 | 第20-22页 |
·社会公平 | 第22-23页 |
·低碳经济理论 | 第23-26页 |
·国家低碳发展 | 第23-24页 |
·企业低碳发展 | 第24-25页 |
·个人低碳发展 | 第25-26页 |
·工业节能理论 | 第26-30页 |
·资源消耗理论 | 第26-27页 |
·工业节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27-28页 |
·清洁生产 | 第28页 |
·工业节能区际差异成因 | 第28-30页 |
第3章 河北省能源消耗特征分析 | 第30-48页 |
·经济发展对工业节能的影响 | 第30-35页 |
·能源消费弹性分析 | 第30-31页 |
·GDP 总额和 GDP 能耗指标值排序分析 | 第31-32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 第32-35页 |
·技术进步对工业节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资本系数 | 第36页 |
·就业系数 | 第36-37页 |
·能源结构与效率对工业节能的影响 | 第37-47页 |
·CO_2 排放量(碳耗用量)分解分析 | 第38-44页 |
·能源消费结构特点 | 第44页 |
·工业能耗特点 | 第44-47页 |
·能源效率特点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河北省工业节能区际比较 | 第48-64页 |
·河北省各市能源消耗状况 | 第48-52页 |
·能源消耗水平 | 第48-50页 |
·能源消耗变化 | 第50页 |
·能源消耗排序 | 第50-52页 |
·河北省各市工业发展现状及其对工业节能的影响 | 第52-63页 |
·工业组织结构 | 第52-53页 |
·工业产业结构 | 第53-56页 |
·工业经济类型结构 | 第56-57页 |
·工业产品结构 | 第57-58页 |
·工业地区结构 | 第58-59页 |
·基于 LYQ 分析框架的弹性脱钩分析 | 第59-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河北省工业节能区际差异的综合评价 | 第64-81页 |
·工业节能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 第64-65页 |
·工业节能综合评价基本原则 | 第64页 |
·工业节能指标 | 第64-65页 |
·节能评价步骤 | 第65页 |
·工业节能影响因子分析 | 第65-66页 |
·因子分析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66-79页 |
·构建因子模型 | 第66-67页 |
·因子分析法的计算过程 | 第67-68页 |
·数据处理 | 第68-77页 |
·因子得分 | 第77-79页 |
·因子分析结论 | 第79-81页 |
第6章 河北省分区域工业节能路径选择 | 第81-92页 |
·工业节能绩效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 | 第81-83页 |
·发展新兴产业和优化现有产业 | 第81-82页 |
·发展服务公司和碳排放交易市场 | 第82-83页 |
·完善立法以建立节能市场秩序 | 第83页 |
·工业节能绩效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 第83-86页 |
·促进产业集中并进行园区建设 | 第84页 |
·多方面筹措节能资金 | 第84-85页 |
·加强制度监督 | 第85-86页 |
·工业节能绩效较差、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 | 第86-88页 |
·淘汰落后产能 | 第86-87页 |
·保障资金向节能领域流动 | 第87-88页 |
·建立节能标准 | 第88页 |
·工业节能绩效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 | 第88-92页 |
·发展低耗能产业 | 第89-90页 |
·放宽融资渠道 | 第90页 |
·节约关键环节能耗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附录1 河北省各市 2009 年的因子得分 | 第95-104页 |
附录2 河北省各市 2010 年的因子得分 | 第104-113页 |
后记与感谢 | 第113-114页 |
个人简历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