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权信托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第一章 股权信托的基本问题 | 第11-28页 |
第一节 股权信托的起源和历史沿革 | 第11-13页 |
一、股权信托的起源 | 第11-12页 |
二、股权信托的历史沿革 | 第12-13页 |
第二节 股权信托的内涵 | 第13-18页 |
一、股权信托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股权信托的性质 | 第14-15页 |
三、股权信托的特征 | 第15页 |
四、股权信托的类型 | 第15-18页 |
第三节 股权信托与其他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18-22页 |
一、股权信托与股权托管 | 第18-19页 |
二、股权信托与隐名出资 | 第19-21页 |
三、股权信托与表决权代理 | 第21-22页 |
第四节 股权信托的域外立法 | 第22-28页 |
第二章 股权信托法律关系解构 | 第28-38页 |
第一节 股权信托合同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股权信托的内部法律关系 | 第29-35页 |
一、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29-31页 |
二、受托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31-33页 |
三、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 | 第33-35页 |
第三节 股权信托的外部法律关系 | 第35-38页 |
一、委托人与其债权人 | 第35页 |
二、受托人与其债权人 | 第35-36页 |
三、受益人与其债权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股权信托在我国的应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8-52页 |
第一节 股权信托在我国的应用 | 第38-44页 |
一、股权信托在职工持股中的应用 | 第38-40页 |
二、股权信托在管理层收购中的应用 | 第40-41页 |
三、股权信托在国有股份改革中的应用 | 第41-43页 |
四、股权信托在房地产融资中的应用 | 第43-44页 |
第二节 股权信托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4-52页 |
一、信托目的合法性的标准模糊 | 第44-45页 |
二、股权信托公示登记制度缺失 | 第45-47页 |
三、受托人保密义务与信息披露义务的冲突 | 第47-49页 |
四、股权信托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49-50页 |
五、股权信托课税制度欠缺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股权信托立法的若干建议 | 第52-65页 |
第一节 明确股权信托目的合法性的判定标准 | 第52-54页 |
一、各国关于股权信托目的合法性的立法规定 | 第52-53页 |
二、明确我国信托目的合法性的具体判定标准 | 第53-54页 |
第二节 完善股权信托公示登记制度 | 第54-58页 |
一、各国关于股权信托登记的立法模式 | 第54-55页 |
二、股权信托登记生效主义向登记对抗主义的转变 | 第55-56页 |
三、明确我国股权信托登记机关和登记类别 | 第56-57页 |
四、健全我国股权信托公示方法 | 第57-58页 |
第三节 平衡股权信托受托人信息披露与保密义务 | 第58-60页 |
一、学界对平衡信息披露义务与保密义务的不同观点 | 第58-59页 |
二、平衡受托人信息披露义务与保密义务的界限 | 第59-60页 |
第四节 强化我国股权信托监督机制 | 第60-61页 |
一、完善受益人的监督权 | 第60-61页 |
二、完善委托人的监督权 | 第61页 |
第五节 建立股权信托课税制度 | 第61-65页 |
一、各国或地区的税收原则模式 | 第61页 |
二、各国有关信托纳税义务人的选择模式 | 第61-62页 |
三、各国关于信托税收的具体规定 | 第62-63页 |
四、借鉴国外立法,建立我国的股权信托税收制度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