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 第11-16页 |
·德国的特殊“双元制”产教结合教学制度 | 第11-13页 |
·澳大利亚终身职业教育制度 | 第13-14页 |
·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 第14-16页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背景分析 | 第16-19页 |
·我国建筑业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6页 |
·陕西省建筑业及企业情况 | 第16-17页 |
·陕西省建筑业人才需求分析 | 第17页 |
·陕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状与分析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框架 | 第20页 |
·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于 SWOT 分析的 YA 职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改革整体思路 | 第22-31页 |
·YA 职院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概况 | 第22-23页 |
·YA 职院简介 | 第22-23页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 第23页 |
·基于 SWOT 分析的 YA 职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研究 | 第23-27页 |
·SWOT 分析法概述 | 第23-24页 |
·YA 职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SWOT 分析 | 第24-27页 |
·YA 职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改革整体思路 | 第27-30页 |
·人才培养模式 | 第27-28页 |
·专业课程体系 | 第28页 |
·专业师资队伍 | 第28-29页 |
·专业教学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YA 职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改革研究 | 第31-55页 |
·创新型“2+0.5+0.5”人才培养模式 | 第31-41页 |
·传统型“2+1”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第31页 |
·“2+0.5+0.5”人才培养模式内容研究 | 第31-36页 |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改革专业课考核方式 | 第36-41页 |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 第41-46页 |
·课程体系建设分析 | 第41-42页 |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研究 | 第42-45页 |
·以能力为核心,修订课程标准 | 第45-46页 |
·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 | 第46-49页 |
·实践教学相关概念 | 第46-47页 |
·校内实训基地当前弊病与构建研究 | 第47-49页 |
·“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研究 | 第49-52页 |
·师资队伍现存问题分析 | 第49-50页 |
·“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 第50-51页 |
·“工程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措施 | 第51-52页 |
·创立独特的专业文化氛围 | 第52页 |
·挖掘鲁班精神内涵,举办“我是明天的鲁班”建筑文化节 | 第52页 |
·搭建网络化信息平台 | 第52页 |
·专业文化长廊建设 | 第52页 |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 第52-53页 |
·目前社会服务能力分析 | 第52-53页 |
·社会服务能力研究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建工专业高技能人才评价 | 第55-73页 |
·YA 职院建工专业现有人才评价模式 | 第55-56页 |
·建工专业高技能综合素质人才的内涵 | 第55页 |
·YA 职院建工专业现有的人才评价模式 | 第55-56页 |
·建工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模糊综合评价实践 | 第56-70页 |
·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56-57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过程 | 第57-61页 |
·实证分析 | 第61-70页 |
·人才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实施 | 第70-72页 |
·评价体系的实施办法 | 第70-71页 |
·评价体系的保障措施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