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 ·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情况简介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 ·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 | 第14-15页 |
| ·上海铁道大学的研究 | 第15页 |
| ·北京交通大学的研究 | 第15-16页 |
|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 | 第16-17页 |
| ·中南大学的研究 | 第17-18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8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高速铁路桥梁冲击系数分析 | 第20-28页 |
| ·冲击系数的定义 | 第20-21页 |
| ·我国冲击系数规范计算方法的发展 | 第21-23页 |
| ·国外规范冲击系数计算方法比较 | 第23-28页 |
| 第3章 车桥动力系统振动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28-48页 |
| ·概述 | 第28页 |
| ·车辆空间振动分析模型 | 第28-43页 |
| ·车辆空间位移模式 | 第28-31页 |
| ·车辆空间振动总势能的计算 | 第31-43页 |
| ·车辆刚度矩阵、质量矩阵、阻尼矩阵、荷载矩阵的形成 | 第43页 |
| ·列车桥梁空间振动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3-48页 |
| ·桥梁结构空间模型的建立 | 第43-46页 |
| ·列车桥梁空间振动方程的建立 | 第46-48页 |
| 第4章 桥梁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动力特性 | 第48-53页 |
| ·工程概况 | 第48-50页 |
| ·桥梁全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 ·桥梁自振特性分析 | 第52-53页 |
| 第5章 车桥系统动力响应分析 | 第53-69页 |
| ·计算参数与轨道不平顺 | 第53-57页 |
| ·车辆计算参数 | 第53-55页 |
| ·轨道不平顺 | 第55-57页 |
| ·车桥振动分析结果 | 第57-69页 |
| ·计算结果 | 第57-64页 |
| ·时程曲线 | 第64-67页 |
| ·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