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采取的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生物质炭化技术的基本原理 | 第18-23页 |
·生物质的组成 | 第18-19页 |
·纤维素 | 第18-19页 |
·半纤维素 | 第19页 |
·木质素 | 第19页 |
·生物质的热裂解技术 | 第19-21页 |
·生物质热裂解的概念 | 第19页 |
·生物质热裂解的过程 | 第19-21页 |
·生物质炭化过程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生物质炭化炉的结构总体设计 | 第23-37页 |
·引言 | 第23页 |
·生物质炭化炉的总体方案的确定 | 第23-24页 |
·研究设计的原则 | 第23-24页 |
·生物质炭化炉的设计 | 第24页 |
·生物质炭化炉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24-26页 |
·炭化炉的总体结构 | 第24-25页 |
·炭化炉炭化原料的选择 | 第25-26页 |
·炭化炉主要参数的设计计算 | 第26-31页 |
·空气量的计算 | 第26-28页 |
·理论空气量的计算 | 第26-28页 |
·实际空气量的计算 | 第28页 |
·烟气量的计算 | 第28-30页 |
·理论烟气量的计算 | 第28-29页 |
·实际烟气量的计算 | 第29-30页 |
·热损失主要途径 | 第30-31页 |
·生物质炭化炉主要结构参数 | 第31-36页 |
·燃烧室的参数确定 | 第31-32页 |
·进风系统参数确定 | 第32-34页 |
·一次进风系统设计 | 第32页 |
·二次进风系统设计 | 第32-34页 |
·烟气回用装置参数确定 | 第34-35页 |
·炭化炉其它部分参数确定 | 第35-36页 |
·燃烧室进料口参数确定 | 第35页 |
·烟囱参数确定 | 第35页 |
·保温系统设计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生物质炭化炉工艺参数试验研究 | 第37-53页 |
·试验目的 | 第37页 |
·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 | 第37-39页 |
·试验环境 | 第37页 |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37-38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页 |
·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 第38-39页 |
·试验方案设计 | 第39-46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39-40页 |
·一次进风口开度面积参数设计 | 第39-40页 |
·炭化时间设计 | 第40页 |
·炭化室内原料与燃烧室内原料的质量比设计 | 第40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一次进风口开度面积对热性能指标的影响 | 第40-43页 |
·炭化时间对热性能指标的影响 | 第43-44页 |
·炭化室内原料与燃烧室内原料质量比对热性能指标的影响 | 第44-46页 |
·正交试验设计分析 | 第46-51页 |
·试验方案的设计 | 第46-48页 |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升温速率正交试验分析 | 第48-49页 |
·炭化时间正交试验分析 | 第49页 |
·炭化率正交试验分析 | 第49-50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基于Fluent的生物质炭化炉有限元仿真 | 第53-61页 |
·CFD软件概述 | 第53页 |
·炭化炉燃烧室内温度场仿真 | 第53-56页 |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53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53-54页 |
·设置边界条件 | 第54-55页 |
·有限元求解 | 第55-56页 |
·生物质炭化炉内温度场仿真 | 第56-58页 |
·传热片对传热效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样机制作和验证试验 | 第61-67页 |
·改进方式 | 第61-64页 |
·验证试验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