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完善二轮延包后的农地产权与经营管理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咸宁市26个村实证考察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一、引言第11-15页
 (一)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页
 (三) 研究内容、文献综述第12-14页
 (四) 研究难点和创新第14-15页
二、完善二轮延包前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第15-21页
 (一)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内涵和性质第15-16页
  1. 土地产权制度概念第15-16页
  2.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内涵第16页
  3.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性质第16页
 (二)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第16-21页
  1. 土地改革:强制性制度变迁第17页
  2. 集体化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第17-19页
  3. "包产到户":底层的制度创新第19页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安排第19-21页
三、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主要问题与不足第21-23页
 (一)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产权定位含糊不清第21页
 (二) 不稳定的农村土地承包期影响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第21页
 (三) 缺乏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第21-22页
 (四) 征地严重侵害农民的权益第22页
 (五) 不顺畅的承包经营权流转制约了土地效能的发挥第22-23页
四、目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思路的比较分析第23-29页
 (一) 修改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革思路第23-24页
  1. 政府模式第23-24页
  2. 两田制模式第24页
 (二) 推翻构建土地制度的改革思路第24-26页
  1. 国有个人制第25页
  2. 国有租佃制第25-26页
 (三) 改良更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的改革思路第26-29页
  1. 土地股份制第26-29页
五、关于农地产权与经营管理的实证研究第29-42页
 (一) 案例区域的基本情况第29-30页
  1. 县市区乡镇村第29页
  2. 社会经济结构第29-30页
 (二) 案例区二轮延包后农地的经营管理与市场建设第30-34页
  1. 耕地占有与经营管理方式第30-31页
  2. 园地的占有与经营管理方式第31-32页
  3. 林地的占有与经营管理方式第32-33页
  4. 养殖水面和四荒地的占有与经营管理方式第33-34页
 (三) 村干部对完善二轮延包后集体土地产权的认知第34-36页
  1. 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弱化第35页
  2. 集体逐渐失去收益权第35页
  3. 集体的土地流转权遭受严格控制第35-36页
 (四) 村干部对完善二轮延包政策的总体评价第36-39页
  1. 总体评价不如税费和农业补贴政策第36-37页
  2. 积极肯定的方面第37页
  3. 存在质疑的方面第37-39页
 (五) 村集体在农地交易市场中的作用第39-42页
  1. 村干部关于农地交易的意愿与原则第39-40页
  2. 村干部关于村集体在农地交易中的作用第40页
  3. 村干部关于农地交易对象的选择与扶持政策第40-42页
六、结论与建议第42-45页
 (一) 结论第42页
 (二)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第42-45页
  1、建立产权清晰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第42-43页
  2、确立稳定长久的土地承包制度第43页
  3、健全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第43页
  4、改进规范土地征用制度第43-44页
  5、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制度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及其应用研究
下一篇: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