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党的基层工作论文--农村、乡镇企业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30页
   ·论文选题的理由和意义第17-18页
     ·选题的缘由第17页
     ·选题的意义第17-18页
   ·研究现状第18-2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2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2-24页
   ·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第24-26页
     ·研究目标第24-26页
     ·主要内容第26页
     ·重点难点第26页
   ·研究的方法、创新和不足第26-30页
     ·研究方法第26-28页
     ·预计创新点第28页
     ·研究不足第28-30页
第2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第30-63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基层党建的思想第30-35页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思想第30-31页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思想第31-32页
     ·列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第32-35页
   ·毛泽东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第35-40页
     ·重视党小组建设第35-36页
     ·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第36页
     ·强调“党代表制度”第36页
     ·正式提出“党的基层组织”的定名第36-37页
     ·重视农村党员思想建设问题第37页
     ·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要结合实际第37-38页
     ·基层党组织要密切联系群众第38页
     ·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基本理论第38-40页
   ·邓小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思想第40-43页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第41-42页
     ·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要适应社会情况的变化第42页
     ·党的基层组织肩负着党员教育与管理的责任第42-43页
   ·江泽民农村党组织建设思想第43-46页
     ·提出党执政的基础第44页
     ·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第44-45页
     ·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出发点第45页
     ·提出健全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第45页
     ·提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第45-46页
   ·胡锦涛农村党组织建设思想第46-48页
     ·党的基层组织是落实党的任务战斗堡垒第46-47页
     ·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第47-48页
     ·提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途径第48页
     ·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式与内容第48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村党建思想的共性和个性第48-63页
     ·共性第49-56页
     ·个性第56-63页
第3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进程第63-83页
   ·改革开放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63-72页
     ·民主革命时期第63-67页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第67-72页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72-83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调整(1978-1989)第73-75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制度规范完善(1989.6-2002)第75-78页
     ·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能力建设(2002年-2012年)第78-81页
     ·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2012年)第81-83页
第4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途径第83-102页
   ·以农村经济工作为中心提高党支部领导能力第83-86页
     ·以农村经济工作为中心第83-85页
     ·提高领导能力的抓手第85-86页
     ·提高党支部领导能力的路径第86页
   ·以“三级联创”为主线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力第86-90页
     ·提高工作能力的落脚点第87页
     ·提高工作能力的原则第87-88页
     ·提高工作能力的关键第88-89页
     ·提高工作能力的本质第89-90页
   ·以党群共同致富活动为载体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第90-93页
     ·以共同致富为载体第90-91页
     ·以党员“带头致富”为抓手第91-92页
     ·以“共同致富”为重点第92-93页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高党员干部解决问题的协调能力第93-96页
     ·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第93-94页
     ·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第94-96页
   ·以村务公开为基础提高村党支部的创新能力第96-102页
     ·探索党内民主实现的多种形式第97-99页
     ·完善农村基层党内民主政治建设第99-102页
第5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第102-127页
   ·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农村工作基础第102-106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第102-103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第103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者第103-104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政治建设的领导者第104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引领者第104-105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社会建设的推动者第105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第105-106页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方针第106-113页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第106-108页
     ·重视群众利益,密切党群关系第108-110页
     ·完善相关制度第110-113页
   ·坚持党管农村的原则第113-117页
     ·党管农村工作意义重大第113-114页
     ·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第114-115页
     ·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第115-116页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116-117页
   ·坚持不断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第117-127页
     ·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建设第117-119页
     ·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思想建设第119-121页
     ·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第121-122页
     ·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制度建设第122-123页
     ·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作风建设第123-127页
第6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分析第127-160页
   ·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概况第127-135页
     ·西部农村的概况第127-130页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概况第130-135页
   ·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分析第135-160页
     ·党支部领导班子的运行状况第135-141页
     ·党员队伍的建设状况第141-146页
     ·党支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状况第146-148页
     ·党支部的工作机制的运行状况第148-151页
     ·党支部领导小康社会建设的业绩状况第151-157页
     ·群众对村党支部的看法与要求第157-160页
第7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160-172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第160-166页
     ·基层党组织自身组织建设的问题第160页
     ·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问题第160-161页
     ·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问题第161-162页
     ·基层党组织执政资源薄弱与执政地位的问题第162-163页
     ·基层党内民主面临的问题第163-164页
     ·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大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第164-166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挑战第166-172页
     ·作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面临的挑战第166-167页
     ·作为农村社会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面临的挑战第167-168页
     ·作为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面临的挑战第168-169页
     ·作为农村党员的管理者面临的挑战第169-170页
     ·作为农村流动人口利益的维护者面临的挑战第170-172页
第8章 加强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设计第172-193页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原则第172-173页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第172页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原则第172-173页
   ·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整合和动员社会的方案设想第173-176页
     ·实现执政党政党化的复归:从行政化走向社会化第173-174页
     ·重建执政党与社会互动的机制:从封闭走向开放第174-175页
     ·改变执政党基层干部的行动逻辑:从“为我”走向“为他”第175-176页
   ·新时期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176-185页
     ·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第176-179页
     ·村级党组织与乡镇党委的关系第179-180页
     ·村级党组织与其他民间组织的关系第180-185页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具体措施第185-193页
     ·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为重点,解决“谁来抓、抓什么”的问题第186页
     ·以加强村“两委”班子管理为重点,解决“履什么职责、达什么标准”的问题第186-187页
     ·以推进村级组织决策议事民主化为重点,解决“谁组织议事、怎么议事”的问题第187-188页
     ·以加强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解决“硬件建设不完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第188-190页
     ·以提高村干部待遇为重点,解决“报酬不高、队伍不稳”的问题第190页
     ·以完善村干部奖惩机制为重点,解决“鞭打快牛、懒牛无忧”的问题第190-191页
     ·以畅通村干部队伍出路渠道为重点,解决“有为无位、有位无为”的问题第191-193页
结束语第193-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207页
致谢第207-20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古代基督教研究--以7至14世纪景教为中心
下一篇:民生政治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构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