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我国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的现状 | 第9-18页 |
·我国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的法律规制 | 第9-11页 |
·我国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的实践情况 | 第11-14页 |
·偏向性 | 第11-12页 |
·随意性 | 第12-13页 |
·改革试点 | 第13-14页 |
·目前存在的缺陷 | 第14-18页 |
·人民陪审员的选任资格不能体现平民性 | 第14-15页 |
·人民陪审员选任渠道的限制性 | 第15-16页 |
·人民陪审员的任职期间缺乏科学性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两大法系陪审员选任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 第18-25页 |
·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 | 第18-21页 |
·英国陪审员的选任 | 第18-19页 |
·美国陪审员的选任 | 第19-20页 |
·香港地区陪审团的选任 | 第20-21页 |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 | 第21-23页 |
·德国陪审员的选任 | 第22页 |
·法国陪审员的选任 | 第22-23页 |
·比较与借鉴 | 第23-25页 |
·陪审员资格 | 第24页 |
·选任方式 | 第24页 |
·任期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改革的依据和应注意的问题 | 第25-32页 |
·改革依据 | 第25-30页 |
·宪法依据 | 第25-26页 |
·政治依据 | 第26页 |
·经济依据 | 第26-28页 |
·司法依据 | 第28-29页 |
·社会意识与文化依据 | 第29-30页 |
·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30-32页 |
·法律传统与诉讼模式的差异性 | 第30页 |
·职能分工的差异性 | 第30页 |
·规模的差异性 | 第30-31页 |
·运作形式的差异性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我国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改革的建议 | 第32-39页 |
·陪审员选任对象改革 | 第32-34页 |
·全民化还是精英化 | 第32-33页 |
·陪审员选任应考虑的资格要素 | 第33-34页 |
·陪审员选任机构改革 | 第34-35页 |
·陪审员选任程序的改革 | 第35页 |
·人民陪审员选任制度配套机制的改革 | 第35-39页 |
·管理与培训 | 第35-37页 |
·保障 | 第37页 |
·奖惩 | 第37-38页 |
·监督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