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1-20页 |
·立题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研究 | 第12-13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13-16页 |
·气候条件 | 第13-14页 |
·植被类型 | 第14页 |
·土壤理化性质 | 第14页 |
·土地利用方式 | 第14-15页 |
·耕作方式 | 第15-16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计算方法 | 第16-17页 |
·土壤类型法 | 第16页 |
·模型方法 | 第16-17页 |
·高精度曲面建模的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 第18页 |
·高精度曲面建模模拟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 | 第18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 第18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分析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20-28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样点分布 | 第21-22页 |
·数据处理分析 | 第22-27页 |
·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 第22-23页 |
·半方差函数分析 | 第22-23页 |
·Kriging插值 | 第23页 |
·高精度曲面建模模拟含量空间分布 | 第23-25页 |
·不同区域建模影响因素选择及处理 | 第23页 |
·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模拟 | 第23-24页 |
·高精度曲面建模模拟 | 第24-25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估算 | 第25-26页 |
·各土类有机碳密度计算 | 第25-26页 |
·区域内农田有机碳总量估算 | 第26页 |
·影响因子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单因素分析 | 第26页 |
·缓冲区分析 | 第26-27页 |
·软件平台 | 第27-28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8-55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特征 | 第28-32页 |
·不同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现状 | 第28-29页 |
·不同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结构特征 | 第29-30页 |
·各区域有机碳空间分布 | 第30-32页 |
·仁寿县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 | 第31页 |
·西吕市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 | 第31页 |
·温江区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 | 第31页 |
·马边县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 | 第31-32页 |
·理县有机碳含量空间分布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页 |
·高精度曲面建模模拟含量空间分布 | 第32-45页 |
·不同区域建模影响因素选择及处理 | 第32-37页 |
·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模拟 | 第37-38页 |
·高精度曲面建模模拟 | 第38-44页 |
·模拟图分析 | 第39-43页 |
·模型验证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估算 | 第45-48页 |
·各区域土壤有机碳密度 | 第45-47页 |
·各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影响因子分析 | 第48-55页 |
·水热因子 | 第49页 |
·土地利用方式 | 第49-51页 |
·河流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海拔 | 第52-53页 |
·城市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部分 全文主要结论 | 第55-58页 |
·不同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空间变异特征 | 第55页 |
·高精度曲面建模模拟含量空间分布 | 第55-56页 |
·区域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 | 第56页 |
·影响因子研究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