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20页 |
·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及意义 | 第12-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概述 | 第15-16页 |
·舟山新区地理概况及土地利用结构 | 第16-20页 |
·舟山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 | 第20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土地利用规划学理论 | 第22页 |
·地租理论 | 第22-23页 |
·区位理论 | 第23页 |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理论 | 第23-24页 |
·人地协调理论 | 第24页 |
·土地产权理论 | 第24-2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页 |
3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基本要求和做法 | 第25-31页 |
·概念 | 第25-26页 |
·基本任务 | 第26页 |
·要求和原则 | 第26页 |
·基本做法 | 第26-28页 |
·引用标准 | 第28页 |
·准备工作 | 第28-29页 |
·项目区规划设计方案编制及要求 | 第29-31页 |
4 各示范村土地整治规划及效益分析 | 第31-49页 |
·外湾村(旧村改造型)整治分析 | 第31-34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31-33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33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3页 |
·生态效益分析 | 第33-34页 |
·枫树村(空间转换型)整治分析 | 第34-37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34-36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36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6页 |
·生态效益分析 | 第36-37页 |
·生子刚村(迁村并点型)整治分析 | 第37-40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37-38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38-39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39页 |
·生态效益分析 | 第39-40页 |
·喜和村(整村搬迁型)整治分析 | 第40-42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40-41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41-42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2页 |
·生态效益分析 | 第42页 |
·金山村(城镇社区型)整治分析 | 第42-45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42-44页 |
·社会效益分析 | 第44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4页 |
·生态效益分析 | 第44-45页 |
·五个村整治类型的地价和类型比较分析 | 第45-49页 |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后的地价评估 | 第45-47页 |
·五种整治类型(模式)比较 | 第47-49页 |
5 舟山市农村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评价 | 第49-54页 |
·建立评价体系的意义 | 第49页 |
·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 第49-50页 |
·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50-51页 |
·评价程序 | 第51页 |
·舟山市农村土地整治评价体系结构 | 第51-54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4-60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对策建议 | 第55-60页 |
·制定全市范围内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整体规划 | 第55-56页 |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第56-57页 |
·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 | 第57页 |
·加快舟山农村中心镇发展,建立农村人口转移机制,促进城镇化 | 第57-58页 |
·完善舟山农村土地整治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机制 | 第58-59页 |
·严格项目质量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 第59-60页 |
7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