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氢能概况 | 第13-15页 |
·氢能的现状 | 第13-14页 |
·氢能使用过程以及难点 | 第14-15页 |
·储氢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物理储氢技术 | 第16页 |
·碳基储氢材料吸附储氢 | 第16-17页 |
·金属氢化物储氢 | 第17-19页 |
·几类重要金属氢化物的性能 | 第19-29页 |
·镁基氢化物材料 | 第19-21页 |
·复合氢化物材料 | 第21-28页 |
·金属间氢化物储氢材料 | 第28-29页 |
·本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密度泛函理论 | 第31-37页 |
·薛定谔方程 | 第31-32页 |
·密度泛函理论的提出及Hohenberg-Kohn定理 | 第32-33页 |
·能量泛函公式 | 第33页 |
·交换关联能的处理 | 第33-35页 |
·局域密度近似 | 第34页 |
·广义梯度近似 | 第34-35页 |
·Kohn-Sham方法 | 第35-37页 |
第三章 R_3ZnH_5(R=K,Rb,Cs)的结构、电子和热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第37-53页 |
·引言 | 第37-38页 |
·计算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51页 |
·结构性质 | 第38-42页 |
·电子结构 | 第42-44页 |
·电荷性质 | 第44-46页 |
·热力学性质 | 第46-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Ti和F共掺杂对NaBH_4体系储氢性能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第53-71页 |
·引言 | 第53-54页 |
·计算方法 | 第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69页 |
·结构性质 | 第54-59页 |
·电子结构 | 第59-61页 |
·电荷性质 | 第61-64页 |
·Bader电荷分析 | 第64-65页 |
·脱氢能 | 第65-66页 |
·形成焓 | 第66-68页 |
·脱氢反应路径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87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7-88页 |
附表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