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导论 | 第12-22页 |
·研究缘起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现实意义 | 第15页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5-16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6页 |
·田野调查法 | 第16页 |
·访谈法 | 第16页 |
·数理统计法 | 第16-17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社会运行机制理论 | 第19-20页 |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 | 第20-21页 |
·社会人的环境理论 | 第21-2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2-40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22-37页 |
·我国青少年体育相关研究 | 第22-26页 |
·动力机制相关研究 | 第26-31页 |
·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相关研究 | 第31-37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37-40页 |
3 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相关概念辨析 | 第40-52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和青少年体育 | 第40-46页 |
·青少年 | 第40-41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 | 第41-43页 |
·青少年体育 | 第43-46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和青少年体育的关系 | 第46页 |
·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与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 | 第46-49页 |
·运行机制 | 第46-47页 |
·动力机制 | 第47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 | 第47-49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的理论溯源 | 第49-50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49-50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与动力机制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4 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的困境 | 第52-64页 |
·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的应然状态 | 第52-56页 |
·应然状态的形式 | 第52-53页 |
·应然状态的结果 | 第53页 |
·应然状态的规定 | 第53-56页 |
·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的实然状态 | 第56-62页 |
·实然状态的形式 | 第56-57页 |
·实然状态的后果 | 第57-60页 |
·实然状态的反思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5 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的影响因素 | 第64-122页 |
·主要影响因素筛选 | 第64-87页 |
·第一轮施测 | 第64-74页 |
·第二轮施测 | 第74-87页 |
·个人自身因素影响 | 第87-94页 |
·体育功能观因子 | 第87-89页 |
·自身运动基础因子 | 第89-94页 |
·家庭因素影响 | 第94-100页 |
·家庭体育观因子 | 第94-98页 |
·家长体育习惯因子 | 第98-100页 |
·学校因素影响 | 第100-111页 |
·体育教师因子 | 第100-102页 |
·体育课内外融合因子 | 第102-105页 |
·体育设施及时间保障因子 | 第105-111页 |
·社会因素影响 | 第111-120页 |
·体育的社会地位因子 | 第111-114页 |
·大众传媒因子 | 第114-117页 |
·同伴影响因子 | 第117-120页 |
·小结 | 第120-122页 |
6 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建构 | 第122-148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的“需要——满足”特性 | 第123-125页 |
·需要相关概念 | 第123页 |
·需要必须满足的原因 | 第123页 |
·需要满足程度的测量 | 第123-124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需要的满足程度与青少年体育状况 | 第124-125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结构 | 第125-135页 |
·动力主体 | 第126-132页 |
·动力传导媒介 | 第132-135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功能 | 第135-137页 |
·动力机制功能体现 | 第135页 |
·适度动力的度量 | 第135-137页 |
·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运作过程手段 | 第137-145页 |
·动力源开发:满足三个层次动力主体的合理需要 | 第138-141页 |
·动力转化:潜在形态转化为现实动力和体育行为 | 第141-145页 |
·动力监控反馈 | 第145页 |
·小结 | 第145-148页 |
7 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 | 第148-150页 |
·结论 | 第148-149页 |
·后续研究建议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8页 |
附录 | 第158-16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