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排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20页 |
绪论 | 第20-35页 |
一、 杜甫排律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二、 唐代排律研究现状 | 第23-35页 |
第一章 排律概述 | 第35-68页 |
第一节 排律的命名及释义 | 第35-44页 |
一、 唐宋——概念模糊 | 第36-43页 |
二、 元明清——排律定名 | 第43-44页 |
第二节 排律的体式特点 | 第44-55页 |
一、 排律的用韵 | 第45-50页 |
二、 排律的平仄对仗 | 第50-52页 |
三、 排律的结构 | 第52-55页 |
第三节 排律的溯源 | 第55-68页 |
一、 南朝颜谢古诗之变 | 第55-57页 |
二、 永明以来的新体诗 | 第57-60页 |
三、 唐初的创作环境 | 第60-68页 |
第二章 杜甫排律分期 | 第68-133页 |
第一节 杜甫蜀前排律 | 第72-100页 |
一、 漫游齐鲁 | 第72-75页 |
二、 困守长安 | 第75-88页 |
三、 战乱与客秦 | 第88-100页 |
第二节 杜甫蜀中排律 | 第100-111页 |
第三节 杜甫夔府排律 | 第111-121页 |
第四节 杜甫荆湘排律 | 第121-133页 |
第三章 杜甫排律的题材特点 | 第133-146页 |
第一节 杜甫的酬赠类排律 | 第133-138页 |
一、 对贵族权臣的干谒汲引 | 第133-135页 |
二、 亲戚朋友的赠答往来 | 第135-138页 |
第二节 杜甫的非酬赠类排律 | 第138-146页 |
一、 直抒胸臆、吊古伤今 | 第138-140页 |
二、 纵论时事、忧心国策 | 第140-143页 |
三、 多样化的题材 | 第143-146页 |
第四章 杜甫排律的章法特点 | 第146-170页 |
第一节 重视起句结句 | 第146-150页 |
第二节 段落层次分明 | 第150-158页 |
第三节 手法排比铺陈 | 第158-161页 |
第四节 语言千锤百炼 | 第161-170页 |
一、 警句生色 | 第161-164页 |
二、 炼字传神 | 第164-167页 |
三、 善用修辞 | 第167-170页 |
第五章 杜甫排律的后世评价 | 第170-196页 |
第一节 一力推尊的态度 | 第170-185页 |
第二节 斥为碔趺的态度 | 第185-190页 |
第三节 抑扬并存的态度 | 第190-196页 |
结论 | 第196-19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9-221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221-224页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24-226页 |
后记 | 第2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