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博影响力的产生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7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研究问题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研究框架第16-1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7-25页
   ·国内外关于微博的研究现状第17-21页
   ·关于网络影响力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5页
     ·微博第22-23页
     ·微博影响力第23-25页
第三章 微博影响力的表征第25-38页
   ·微博的壮大之路第25-26页
   ·微博的市场现状第26-29页
   ·微博事件影响力彰显第29-38页
     ·两会微博——推动网络问政热潮第29-31页
     ·宜黄强拆——微博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作用凸显第31-32页
     ·微博打拐——微博影响力触角探入现实社会第32-33页
     ·今天你微博了么——微博改变生活方式第33-38页
第四章 微博影响力生产机制第38-60页
   ·关于微博用户的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第38-45页
     ·研究方法第38-39页
     ·数据分析第39-45页
   ·用户粘性大忠诚度高第45-48页
     ·迎合用户需求第45-47页
     ·强烈的归属感第47-48页
   ·信息的全民生产与自主选择第48-52页
     ·全民生产成为原动力第50页
     ·注意力选择第50-51页
     ·小结第51-52页
   ·个人影响力的聚集第52-57页
     ·内容与关系第52-53页
     ·微博客即关系第53-57页
   ·微博与传播环境的互动第57-60页
     ·微博与传统媒体影响力互动第57-58页
     ·手机助推微博第58-60页
第五章 微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第60-64页
   ·重视普通用户粘性第60-61页
   ·全面提高信息质量第61-62页
   ·合理处置敏感话题第62-63页
   ·控制隐私曝光和语言暴力第63-64页
结语第64-66页
附录: 调查问卷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7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媒介素养研究
下一篇:党报如何践行“以人为本”--以《人民日报·人民观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