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缓刑制度修正的概述 | 第11-20页 |
第一节 缓刑制度修正的原因 | 第11-15页 |
一、 弥补缓刑制度原有规范疏漏的需要 | 第11-12页 |
二、 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需要 | 第12-14页 |
三、 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并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缓刑制度修正的内容 | 第15-16页 |
一、 缓刑制度适用条件方面的修正 | 第15页 |
二、 缓刑制度执行方面的修正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缓刑制度修正的意义 | 第16-20页 |
一、 发挥缓刑的价值 | 第16-18页 |
二、 实现刑罚目的 | 第18-19页 |
三、 满足社会进步对缓刑制度以及刑罚制度提出的新要求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缓刑制度修正内容的内涵解读与司法适用 | 第20-33页 |
第一节 缓刑适用实质条件 | 第20-26页 |
一、 犯罪情节较轻 | 第21-22页 |
二、 有悔罪表现 | 第22-23页 |
三、 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 第23-25页 |
四、 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特殊主体适用缓刑相关规定 | 第26-29页 |
一、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 第26-27页 |
二、 三种特殊主体应当适用缓刑 | 第27-29页 |
第三节 缓刑执行制度 | 第29-33页 |
一、 社区矫正制度 | 第29-30页 |
二、 禁止令 | 第30-33页 |
第三章 缓刑制度修正后的缺憾反思 | 第33-42页 |
第一节 缓刑适用方面的思考 | 第34-38页 |
一、 未成年人适用缓刑相关规定的思考 | 第34-36页 |
二、 缓刑适用实质条件的思考 | 第36-38页 |
第二节 缓刑执行方面的思考 | 第38-42页 |
一、 完善禁止令的相关规定 | 第38-39页 |
二、 增设有关缓刑负担的规定 | 第39-41页 |
三、 完善社区矫正的立法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